致敬红色工运丨鲜花盛开,英雄从未被人民遗忘——五卅运动96周年之际劳动报记者寻访顾正红烈士足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1-05-30 08:02

摘要: “他的碑前,鲜花一直都非常新鲜”。

20岁,对绝大多数成长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讲,是青春可期的年岁,有无数的梦想等待实现。然而,一百年前,国人的双十年华却是另一番景象:黑暗统治阴影无处不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年轻人没有书读,进工厂卖命工作却拿不到应得的工钱,甚至遭资本家的毒打……那一年,为反抗帝国主义的暴行,曾有一位20岁的年轻人挺身而出,承受了资本家们的子弹,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更激起五卅运动的浪潮。他,就是顾正红。


DSC09607_副本.jpg

(顾正红)


红色印迹(5月30日)“五卅”运动上海总工会游行队伍.jpg

(“五卅”运动上海总工会游行队伍)


红色印迹(5月30日)五卅运动各界群众示威.jpg

(五卅运动各界群众示威)


今天,是五卅反帝爱国运动96周年纪念日。劳动报记者前往顾正红纪念馆、顾正红墓及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牺牲地等处,回顾顾正红短暂又光辉的一生,直面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致敬伟大的红色工运。


地点:澳门路300号顾正红纪念馆

改造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中


顾正红烈士的殉难处,坐落于澳门路300号的顾正红纪念馆内。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缮中,记者站在顾正红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围墙外,“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标语格外引人瞩目,往来行人即便行色匆匆,也不忘放慢脚步,更有年长者会停下来拉住正好走出的建筑工人,询问何时开馆的消息,还说“一定要来看一看”。建设中的纪念馆周围绿树繁茂,也为这次修缮平添了些许肃穆,连建筑工人脸上也多了几分庄严与尊重。来自上海建工五建集团的项目负责人王韶杰告诉记者:“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能够承接为烈士修缮纪念馆的任务,所有人都感到无比自豪。尽管为了达到设计要求,锈蚀钢板幕墙等处施工难度巨大,但工程建设者们都投入了极大热情,保证顾正红纪念馆能以崭新姿态按时向公众开放。”


记者来到纪念馆对面大楼的9层,顾正红纪念馆办公室正设立于此。推开办公室大门,另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映入眼帘:原先馆藏的资料及展板等,一些被井然有序地做了防尘处理,一些则被规整地摆放进了纸箱。纪念馆工作人员忙于各自的案头工作,间或再对顾正红纪念馆大纲材料反复打磨……眼前的景象也让人对顾正红纪念馆的重新开馆多了几分期待。


微信图片_20210529130239.jpg(顾正红像)


“这是自2008年对外开放至今,顾正红纪念馆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改造提升工作,从去年年中,我们已投入了前期筹备。”顾正红纪念馆馆长张谦向记者透露:“原本纪念馆是两层楼结构,实际建筑面积不到200平方米,展陈面积更为拥挤。新馆建成后,不仅将增加五卅运动的部分,还将增添更多多媒体手段与互动装置,例如电子手翻书等,届时配合顾正红站姿、冲锋、半身像等雕像,给参观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由于纪念馆还是顾正红烈士的殉难处,谈及1925年5月15日在此发生的流血事件,纪念馆工作人员的眼中都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那一天,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撕毁与工人签订的协议,20岁的顾正红率领工人们据理力争,冲在最前面,最终不幸遇难。遇难时“顾正红计中弹四处,刀伤十余处”。顾正红的壮烈牺牲成为了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张谦(中)与同事对展陈大纲进行修改讨论


张谦告诉记者:“原先展陈面积不大,纪念馆的专职讲解人员只有两到三人,但是‘90后’正逐步挑大梁。这次顾正红纪念馆大纲的整理工作,他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纲和设计等确立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数月里,纪念馆工作人员对史料确凿性孜孜以求,就拿顾正红的牺牲时间来讲,15日、16日、17日几种版本都有,最后还是靠不断翻阅历史资料、不断与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在厚厚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史》一书第274页中找到了答案并确认下来。”


地点:龙华烈士陵园顾正红墓

英雄从未被人民遗忘


离开顾正红纪念馆,记者前往龙华烈士陵园顾正红墓进行寻访。尽管这里安葬着1700余名烈士,但顾正红墓并不难寻。行至陵园墓区前排,自左向右第一座花岗石卧碑的碑铭上便横书着“顾正红烈士”这五个大字。当日,天空落着小雨,烈士的碑铭上蒙上一层细密的水珠,工作日午间少有游客参观,在一片绿地映衬下,陵园气氛庄严肃穆。

龙华烈士陵园研究室工作人员潘晨告诉记者:“因为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近段时间,与顾正红墓毗邻的陈延年墓、赵世炎墓,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祭扫,碑铭前的鲜花不曾间断过。”随着潘晨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顾正红的碑铭前敬献有一束束鲜花。潘晨补充道:“顾正红烈士牺牲时仅有20岁,实在是太年轻了!尽管他没有结婚、没有后人,但你看,他的碑铭前鲜花一直都非常新鲜,英雄从未被人民遗忘!”


红色印迹(5月30日)顾正红烈士墓-01_副本.jpg(位于龙华烈士陵园的顾正红烈士碑铭前摆满了鲜花。)


顾正红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时至今日,为何他依旧被人们所惦念?随着潘晨的娓娓道来,顾正红的苦难童年,他如何觉醒、如何蜕变……这些经历重现在了记者眼前:1905年的中国灾难深重,顾正红出生在江苏省阜宁县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6岁那年,一场大水逼得他们一家背井离乡,—路行乞逃荒来到上海。“十里洋场”是富人的天堂,更是穷人的地狱,顾正红与弟妹们靠抬煤渣、拣破烂度日,全家经常忍饥挨饿,不久,他的二弟被活活饿死。第二年,经过多方打点,17岁的顾正红得到在日商内外棉九厂做扫地工的机会,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可即便干活卖力,进厂好几个月他还拿不到工钱,反而都进了介绍他入厂的“拿摩温”(number one音译,即工头)的口袋,顾正红知道后怒积心头,讨要无果,便约了几个要好兄弟,在工头回家的路上,将其狠揍了一顿。这一反抗行为,引起了日本资本家的恼火,随即顾正红就被开除了。


“后来几经周折,顾正红又在内外棉七厂觅得一份工,可天下乌鸦一般黑,七厂的日本资本家与九厂的资本家又会有什么差别?工人与工头、资本家间自发性的斗争依旧持续着。”潘晨说。


那些说过的话依然振聋发聩


暂别烈士安息地,潘晨又带记者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内顾正红展板前,黑白照片上,烈士年轻脸庞神情肃穆。誓死与无良资本家斗争到底的顾正红变得生动立体了。“工人和工人都是亲兄弟,结不了仇。冤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东洋资本家!”顾正红曾经说过的话仿佛在耳边回响,依然振聋发聩。


DSC09604_副本.jpg(参观者在顾正红展板前驻足观看)


曾经一度投身斗争洪流的顾正红为何会有这番觉悟?潘晨继续为记者揭开谜团:1924年,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上海工人运动的领导,把沪西工人区列为工作重点,先是以传授文化知识为引导,开办工人补习学校,继则“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为宗旨”,组织“沪西工友俱乐部”。顾正红从工人补习学校的学生发展成为“沪西工友俱乐部”的积极分子,各类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即使刮风下雨也从不缺席早退。正是在这里,顾正红逐步受到革命思想的哺育和启迪,对帝国主义的反抗愿望愈发强烈起来,同时他受到工运领袖刘华等人的启发:“天下穷人是一家。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不容易折断,这说明团结斗争力量大。”于是顾正红在七厂布机间开展活动,每逢夜班,夜半过后,东洋领班和工头都去休息了,他就向工人宣讲从俱乐部听来的革命道理,并低声教唱从俱乐部学来的革命歌曲,启发工人兄弟觉悟,发动工人,准备和日本资本家进行有组织的斗争。


1925年2月,上海二月大罢工爆发,沪西、沪东22家日商纺织厂的3.5万多工人形成同盟罢工,顾正红积极投身其中。他参加的工人纠察队,到沪西苏州河一带交通要道上“把口子”,向群众宣传罢工的意义,讲解工人团结的重要性,劝告不明情况的工人不要去上工。他还同工人宣传队一起,用具体事例揭露日本厂主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工人的罪行。“由日商纱厂几百工人组成的罢工鼓动队——‘打厂队’里也有顾正红的身影,他总是抢在前面,奋不顾身,和大伙儿一道冲破厂主和工头的层层阻挠,使这些厂的工友们迅速加入同盟大罢工的行列。”潘晨指着展览柜台里的展品说:“你看,这是当时日商纱厂机器上的零件——打梭棒,斗争时,打梭棒便成了顾正红和工友们拿来与资本家斗争的武器。”


DSC09580_副本.jpg(潘晨介绍展柜中的展品——当时日商纱厂机器上的零件打梭棒)


DSC09608_副本.jpg(顾正红遇害后,内外棉纱厂工会宣言)


二月罢工运动结束后,顾正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由于党的领导,工人们进行了有效的斗争,破天荒地迫使日本厂主与工人代表坐在一起谈判,并签订了优待工人等四项条件,罢工取得了初步胜利。这次大罢工是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后,上海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高潮的一个重要起点,同时也为五卅运动拉开了序幕。


“然而,时隔三个月不到,丑陋的资本家故态重现,违背了二月罢工达成的条件,最终导致顾正红的壮烈牺牲。”潘晨说。


地点: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牺牲地

人们会停下脚步缅怀先烈


记者的寻访之旅来到了位于南京东路泰康食品商店门口的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牺牲地纪念碑前。以顾正红牺牲为导火索,上海工人、学生、中小资产阶级反帝怒潮日益澎湃。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赴南京路一带演讲、游行、示威,租界当局实施血腥镇压,酿成五卅惨案,13位殉难者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36岁,其余都是像顾正红一样20岁左右的青年,由此爆发了以上海为中心,席卷全国、震惊世界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如今,南京东路游人如织,泰康食品商店门口排起长龙,常常会有人驻足于纪念碑前,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以前每天上下班我都会路过五卅惨案纪念碑,当时只是大致了解事件背景,没有深究其背后的意义。”记者联系到南京东路街道“城市之心”讲师团讲师“90后”邱文斐时,她说,成为讲师团“五卅惨案”部分的讲解员,让她对“五卅惨案”有了更深的了解。

DSC09406_副本.jpg(邱文斐在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牺牲地纪念碑前讲解)


站在纪念碑前,邱文斐不自觉地开始了讲解,讲到当天数千群众奔赴南京路的老闸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群众,而租界的英国巡捕爱荷生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时,她激愤的情绪溢于言表,甚至不自觉地将手中的拳头攥得更紧了。


DSC09286_副本.jpg(五卅运动纪念碑)


在离流血地纪念碑不远、位于南京西路及西藏中路西南侧绿地的五卅运动纪念碑主体雕塑“五卅魂”下,邱文斐感叹道:“五卅惨案不仅代表着革命先辈们的流血与牺牲,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斗志。五卅惨案点燃的是全中国人民抗议帝国主义强权的决心,它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必能众志成城。作为青年党员,生于和平年代是一种幸福,是革命先辈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安宁。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建设美好的明天。我愿意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将革命先辈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使他们的英勇精神代代相传……”


(头图:五卅运动纪念碑主体雕塑“五卅魂”)


摄 影:刘振思,贡俊祺
责任编辑:庄从周,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