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寻访丨做了三十年工人,教了三十年书——厂办技工学校老教师赵明玉的杨浦情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1-03-22 15:25

摘要: 记者寻访到一家三代全是纺织工人的厂办学校老教师赵明玉,揭开了一段技工学校的往事。

沈家滩识字学校的寻访暂告段落,但杨树浦路的寻访仍在继续。对于产业工人来说,技能素质提升同样重要。在各类工人学校中,技工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人出身的作家管新生推荐下,记者寻访到一家三代全是纺织工人的厂办学校老教师赵明玉,揭开了一段技工学校的往事。


385849085.jpg

东方渔人码头,下午,微风,赵明玉又一次来到岸边的纱厂廊架。指着过往的船只,她说:“以前,这里还是真正的码头,巨轮时常靠岸。我老公是船上的,每次回家都会提前告诉我在几号浮筒等着。”赵明玉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婆婆,姐姐,小姑都是纺织厂工人,而她的爷爷在解放前也是制作绸缎的手艺人,三代人和纺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赵明玉虽然自己不是纺织工人,但她在上海家用电器公司技工学校做了三十多年的老师,带出了无数的技术工人。“你问我纺织厂,杨树浦路,我是最有感情的,我妈妈在进纺织厂前是文盲,之后进了厂办的识字班扫盲,她的很多党员学习体会是在我父亲的帮助下,一字一句写下来的。”在去年,由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举办的一场主题为杨浦纺织工人的交流活动中,赵明玉和在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分享心得:“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做了一辈子工人,教了一辈子工人的我,可以很负责地说,脚踏实地做事,最重要。”


无法割舍的纺织情结,一辈子的杨树浦路


“我们一家子都是工人出身。”这是赵明玉的开场白。赵明玉的母亲是国棉十二厂的工人,“说是工人,其实我的妈妈是做保育员的。之前这些大厂里,都有看小孩的地方,我妈妈是看护那些新生儿的,从1个月大到6个月大的工人孩子都交给她来看。我妈妈后来还被挑去拍了一部科教片,就是反映纺织厂女工的孩子们是如何在厂里被照看的。”赵明玉的家里除了母亲,婆婆、姐姐、小姑都是纺织工人,她的姐姐赵明娥还是1978年的上海市劳动模范。


说到沈家滩,赵明玉眼睛放了光,“国棉十二厂对面就是沈家滩,我们小时候买菜、打酱油、玩游戏都在那一块。我妈妈1958年进的厂,进去之前一个字不认得的,还是之后进的扫盲班,学习的文化知识。可能不是解放前的那个工人识字班,但学习的地方就是在沈家滩。”而赵明玉的大哥则是1968届的国棉十九厂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之后去到内蒙插队,因为有技术,又被招去了黑龙江农机修造厂工作,后来被评为黑龙江省呼玛县的劳动模范。


1942101585.jpg


可以说,赵明玉一家和纺织厂的情结是颇为浓厚的。时至今日,她都还留着很多老物件,包括国棉九厂的生产围兜等等。记者看到,纯白的围兜上印着红色的“九棉”两个字,胸前的三个口袋被熨压地非常平整。赵明玉说,这是她婆婆当时留下来的,这一放就是半个世纪。


1169598101.jpg


2007年,赵明玉从原本虹口区华严路的老房子再一次回到了儿时所在的杨树浦路,“我心里的想法是,一定要能沿着杨树浦路走,能看到黄浦江。”机缘巧合的是,她很快就挑到了一套位于10楼的房子,打开窗就能看到杨树浦路,隔着路就是江,视野极好。“当年卖110万,我把老房子卖掉,毫不犹豫地就住了进去。”这几年,她和丈夫看着杨浦滨江从无到有,在步道上的那座纱厂廊架,成为她按下快门最多的地点。


做了三十年工人,也教了三十年书


赵明玉在1973年进了后来改名为上海家用电器公司技工学校,当时的名字还是木箱厂技工学校。木箱厂在当时转产,要搞铲车发动机,需要培训和培养大量技术工人。赵明玉学的是车工,很多人当时觉得这小姑娘个子小,力气小,根本做不好。“我就憋着一股劲,工人,巧力很重要,更是要细心。”在后面的几年里,她一边上车间实践,一边自学机械知识,成长速度很快。所以在后来带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时,赵明玉才21岁,而新进来的学生也就是19岁-20岁的年纪。“学生上课时,我就下车间。操作上我要自我训练,理论上也要自己啃。不管寒假还是暑假,只要有假期,我就到外面参加培训班,去学习,去考试。十多年时间,不断在学习。”在1988年,赵去华师大自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最后成功考出,拿到了教师资格证。


889212193.jpg


从成为技工学校的教师到2002年下岗离开讲台,她自言教了三十年书也做了三十年的工人。令她颇为难忘的是,在1999年年底,她带了自己最后一批学生,在那个时候,全上海21所技工学校一起参加了上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应知应会综合考试,“全上海只有4所学校是全员通过全部考试科目的,我们家电技工学校是其中之一。”


赵明玉说,现在那些学生还会和她聚会,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很多,职位高升,工种变化随个人的发展而改变,能融入新的职业并有所提高和发展是对我这个教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老师最欣慰的事


409748907.jpg

摄 影:庄从周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