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博”的人|“四叶草”外核酸采样队:一天逾5000份样本,首次尝试多人混采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兴 发布时间:2020-11-01 10:20

摘要: 10人混采,5人混采……这也是一次上海疫情防控的实战演练。

11月1日,距离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仅剩3天时间,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尾声。在“四叶草”外,核酸采样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做最后的冲刺,为进场工作人员采集鼻拭子样本。昨天,记者实地探访长宁区进博会核酸采样保障队,他们告诉记者,这是上海首次采用10人“混采”方案。


临时采样点组建百人工作队


上午8:30,通往国家会展中心场馆的天桥下,有一片区域已经用围栏隔离了起来。这里便是核酸检测采样点,此时等待采样的人群已经排起了十几米长的队伍。


身穿防护服,佩戴口罩、护目镜,20名“大白”走进工作区,两人一组,准备就位。来自长宁区的第三届进博会核酸采样保障队,由长宁区疾控中心、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的医务工作者组成,总人数超过百人。


当天采样对象均为服务保障进博会的工作人员。早在10月22日,采样队已开展首次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首日采集样本超过3300份。


此刻,采样点内用铁栅栏分割成20个工作间,每个工作间内摆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同时配有消毒剂、一次性手套等物品。采样对象通过第一道闸口,登记好个人信息后,依次走入等候区域,再由工作人员引导至采样间。


“头抬高,别动。”细长的棉签棒伸鼻腔内快速一转,一份鼻拭子便已采集完毕,然后再装入试管中,整个过程仅需几十秒。



就这样,一人紧接一人,不仅有序,效率也很高。记者观察了一下,一位采样对象从入口处进入,采集鼻拭子,走出检测区,整个过程不过用了两三分钟。


“哎呦!”小赵擦着眼泪走了出来,刚采集完鼻拭子,有些酸疼。她是国家会展中心展馆服务人员,当天是首次进行核酸检测。“整个过程挺快的,登记信息、领取采样管、采样、即做即走。”


今天要超过5000人,有的忙了


其实,早上7:30, 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护士长任林、社区护士王倩影已经在工作区待命,开始采样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需要“抢时间”。


清点完医用物资,领队曹炽带着小组成员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再次强调工作流程和防护事项。


“我们这个小组一共有7人,其中护士长任林、护士王倩影都是身经百战的队员,在上半年的疫情防控中,她们是在区集中隔离点工作,经验丰富,非常熟悉防疫流程。”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主管曹炽介绍道。


“10月16日,我们接到紧急通知,要组建核酸采样小队。 ”任林一边有条不紊地穿上防护服,一边告诉记者,“22日第一次上岗,一个半小时下来,每人要采集40-50个样本,根本停不下来。今天预约采集人数比上次还多,大概有5000人,有的忙了。”



进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也意味着采样员们将越来越忙。“越是临近进博会开幕,我们越不能松懈。刚刚我们又收到通知,下周还有一轮采样任务。”


防疫工作辛苦吗?“这是向国人展示祖国风采的时候,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任林笑答。


上海首次采用10人“混采”制


现场指挥坐镇的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蔡恩茂透露,这一次采样尝试使用了“混采”的新方式。当天上午前100名采集对象采用了10人“混采”制,与以往核酸检测一人一个采样瓶不同,10人“混采”制即采集到的10人核算检测样本,统一放入一个试管中再进行检测。


“之前检测一份样品的时间,现在可以检测10份,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的效率。如果检测样品中发现呈阳性,再分别检测这10人即可。” 蔡恩茂告诉记者,“这也是上海市首次尝试采用混采的方式。”


当天上午除了前100人进行10人“混采”演练外,下午前50名采样对象进行了同样的5人“混采”演练。

“我们在做好进博会防疫保障工作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一次大型演练。通过混采方式,提升区疾控队伍的防疫水平,便于快速开展检测、防疫工作。”

      

摄 影:黄兴
摄 像:黄兴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