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营“开小灶”,中午吃“年夜饭”!12名“云南娃”首次留沪过年,一碗米线解乡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1-02-10 14:50

摘要: 半年前,他们来到上海,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就业生涯,成为首批被招录的云南红河来沪专职消防员。这次,是他们第一次在上海过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的一顿年夜饭意义非凡,吃了这顿团圆饭,就算过了年。可对于守护申城安全的消防员来说,却有条不成为的规定——从来不吃年夜饭。因为每年春节,都是他们神经最为高度紧张的时候,也是开启备战模式的时候。


2月10日,小年夜,上海的长宁消防救援支队“破例”在中午吃了一顿“年夜饭”。消防营里烧出了一碗碗云南米线,或许味道不够地道,却是大家为“新成员”解乡愁而额外开的“小灶”。原来,12位来自云南的哈尼族小伙,也是首批被招录的云南红河来沪专职消防员,今年将在这里度过他们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


吃了这碗米线,我更想家了


中午11点,长宁消防救援支队里响起了开饭号,李城华和其他指战员们围坐在了一起。对于他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6个月前,哈尼族小伙李城华和另外十几名老乡一起,从云南红河来到了上海,成为了首批来沪的专职消防员。这也是长宁人社局通过“就业+培训”模式,为云南省3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百姓提供就业岗位的一种方式。


从那一天开始,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中耕地的锄头变成了水枪水带、满是紫外线的户外劳作也换成了各类条理清晰的体能训练。


如今,爱吃辣的李城华已经慢慢适应了上海的“甜口”。“以前只是听说,后来亲口吃到了才确定,原来,这里的炒青菜真的是甜的。”23岁的李城华有着一双明眸,说话时浓密的睫毛扑闪着。



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顿中饭,却随着桌上新添的一道菜而变得意义非凡起来。“来,试试,这是特地为你们做的米线。”班长周浩的一句话,道出了藏在队伍里的这个小秘密。


原来,因为训练值守等原因,李城华和老乡们今年春节都不回家了。为了一解大家的乡愁,支队想着为这些云南娃们烧些家乡菜,就算不回家,也能在上海感受一番家乡味道。挖了满满一勺子辣椒,李城华和其他几位哈尼族的小伙子们一起嗦起了碗里的米粉。


都说云南地大物博,每一个村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菜,这一点也不夸张。“每一个阿妈烧得菜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味道。”李城华说,虽然眼前的这碗米线不够地道,但吃完了碗里的这些,他直言:我更想家了!更想念阿妈做的猪肉干巴了!


阿妈,你看我穿战斗服是不是特神气


儿在外,母担忧。“云南娃”进入上海“红门”后,远在家乡的父母们自然也是如此。但很多时候,这些关心都只能深藏心底。一方面是怕影响孩子的训练,另一方面,传统的山村父母也不善于表达。



因为准军事化管理的因素,除了特定的时间段,消防指战员们平日里是不能使用手机的。考虑到春节就将进入备战状态,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同样是来自云南红河的王斗沙给远在老家的阿妈打了一通视频电话,说上几句。25岁的他是这批“云南娃”里最年长的一个。


这次的电话铃比平时日响的时间长了几下才被接起。原来,母亲正在忙着给家里干农活。而平日里,父母俩一到双休日就守着手机,深怕错过儿子打来的平安电话。



“阿妈,我好得很。你看,我这手臂上的肉又结实了好多。”电话里,王斗沙说着云南哈尼族的乡音。自从来了消防营,他的体重随着规律的作息和高强度的训练增加了不少,“刚来的时候才130斤,现在好像重了10斤。”王斗沙说,自己把这些重量都变成了手臂上的腱子肉。


增加的不仅仅是体重,还有各种消防救援技能。以前只会一圈圈盘水带的王斗沙,如今20米长的水带翻卷速度已经提速到了30秒。曾跑几步就浑身湿透喘不上气的他,现如今3000米的速度耗时仅11分半。这些,他都会在偶尔与父母的通话中细细诉说。



因为不会使用拼音打字,母亲总是得让父亲按着手机上的语音按钮,快速地讲上几句关怀的话,深怕手机会一不小心“吞吃”了这些看似普通的母爱。


“阿妈,你看我穿战斗服是不是特神气。”“阿妈,你看上海的夜景是不是特别好看。”看着儿子发过去的照片和小视频,淳朴的父母总是简单地用哈尼族的方言说着:“好看,好看。”


我感觉,我在慢慢变成一名消防员


“这里马上要过年了,我得站岗值班,今年就不回来了。”对话中,王斗沙和父亲关照道,还悄悄发送去了一个红包,备注:新年快乐。


而严格的父亲则总是在不超过20秒的回复里,反复提醒儿子:“要听班长的话,听领导的话,别闯祸。”并不忘记传回一张家里养牛的照片,仿佛在告诉孩子,这里一切都挺好的,你别牵挂。或许,这就是不善言辞的父母表达自己关怀的一种方式吧。因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总会宽慰地说道:“没什么好怕的。”



云南红河距离上海3200公里,一个是彩云之巅,一个是海上明珠,对于这些从小长在山里的“云南娃”来说,能出一次山实属不易,跨越的不仅是山川与风月,更是承载了上海和云南两地无数人的殷殷期许。


这一点,无论是王斗沙还是李城华,都深知其中的意义。为此,他们也将这些责任和担当都融入到了日常的训练之中。不久前,作为消防队伍中的新成员,他们第一次进入到了烟热室展开实训。这次训练也让大家对火场的严酷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同时,也更下定决心,要好好把救人的本领学扎实。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这群山里来的“云南娃”就将第一次穿上战斗服体验一回真正的“备战”状态。很快,在完成了新员训练,并接受考核后,他们就将成为一名正式的专职消防员,为守护申城平安尽上一份绵薄之力。


“我感觉,我在慢慢靠近。我想,我离成为一名消防员不远了!”这个春节,“云南娃”李城华在心中给自己暗暗定下了一个目标。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