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假期在家看了一部纪录片《小小少年》,推荐给大家。
这部纪录片由哔哩哔哩出品,豆瓣评分9.2分,总共6集,跟踪拍摄“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天赋异禀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有痴迷于机器人的少年组合,有沉迷于昆虫世界的男孩,用摩托车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少女赛车手,还有放弃曾打进全国少年前八名的乒乓球行业、毅然投身电竞圈的传奇打野少年,以及将音乐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的9岁小男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能察觉到自己的爱好,并愿意为了这份热爱付出同龄人所不能及的时间和努力,甚至在歧视和不解中,也能专注前行。正如节目slogan所言:“你是谁?你很小就知道!”
《小小少年》用镜头细致地记录下了这些小小少年的热爱与付出,眼泪和笑容,成功和失败。
它的开篇之作的《那夺云》,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和冲击。
小云儿是云南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女孩儿,因为在妈妈的猪肉铺里跳舞而受到了关注,最开始,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网上自学,她的身形、骨骼都非常适合跳舞,并且她自己也非常喜欢。
但是很多像小云儿这样的女孩儿都是没有出路的,很多都是早早出去打工、嫁人生子。小云儿的幸运之处在于遇到了“彩云计划”, 遇到了两位愿意倾囊相授,愿意授之以渔让孩子们都能够走出大山的关老师和张老师。
不过,小云儿在接受正规训练,需要练习很多枯燥且高难度的基础动作时,她有点退缩了,幸好有老师和父母的鼓励才坚持了下来,最后到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
通过小云儿的故事,我意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光让他有兴趣是不够的,基础的、专业的训练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非常重要。
纪录片的第3集《自然之道》也给我很多触动。殷然是一个非常喜欢大自然、喜欢昆虫的男孩,纪录片一开始,小殷然就以自己的视角解释道:这些虫子又迷你又可爱,跟人互动又好,漂亮“死”人的。
这个观点与以往我们所接收到的迥然不同,好奇心开始向外试探,这是个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的知识盲区。
当我抱着新接收的观点开始往下看时,背着个蜡笔小新图案的丽眼斑螳,长得像朵粉红兰花的兰花螳螂......咦,虫子不都是黑黢黢的吗?哪有这么可爱?
正疑惑的时候,小殷然来了一句:鬼知道我怎么喜欢的。
有几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个场景,殷然和父母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虫子。
第二个场景,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我们跟随气喘吁吁的殷然来到了他的天堂,到处都是虫子的家。
殷然并不只是养虫子,他还学习关于昆虫的各种知识,就像爸爸说的,“我觉得殷然不怕虫是因为他了解这个虫子。”
殷然妈妈全职在家,一开始她不喜欢儿子养虫子,后来索性跟着儿子一起研究,走入孩子的世界并理解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也有趣了好多。
但殷然也常常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经常在学习上拖延,他的妈妈对他也是非常严厉,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支持、发掘孩子的兴趣,同时去督促他、纠正他的坏习惯。
看每一集我都被里面的孩子的真挚、热爱、坚持所打动,同时这些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对我也有启发。
在豆瓣上看到纪录片导演孙超的导演手记,她写道:
对于我们来说,能认识这些了不起的孩子,把他们奇妙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是最最幸运的事。孩子们的故事也给我们摄制组小伙伴的生活带来了小小改变,机器人分集的剪辑老师彻底爱上了FRC,前不久还和我讨论了最新的比赛;摄影助理也喜欢上了虫子,给自己6岁的儿子找来蝶蛹和螳螂;赛车分集的剪辑老师最绝,直接因为怡娜喜欢上了摩托车,上周刚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化身机车少女;我因为受到烁然的感染,捡回了丧失多年的钢琴技能,又重新开始学钢琴……
最后,借用网友分享的一段话作为收官:“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