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吴甫光,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先进工作者,青浦区第二届、第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任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管理工作,曾荣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和专长为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中学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与项目规划等。
乡村一线教师、城区学校副校长、教育局局长助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部书记,三十九年,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教育管理者,人生兜兜转转大半辈子,吴甫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青浦教育这块热土。
“即便做了很长时间的管理者,但我的底色仍是人民教师,如果脱离这层底色,我想我也做不好管理工作。”吴甫光说,他一辈子追求的就是——守正启新,做朴素的教育。就是做一份回归心灵的教育,勇立潮头,击楫前行,秉持最质朴的教育初心。
坐在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支部书记办公室,曾经潇洒俊逸的青年才俊,如今已年近花甲,却不失当年的儒雅风度。听他侃侃而谈,博识睿智、敏锐深刻,谈笑间透着从容淡定,散发着强大磁场。
勤勉耕耘意执着
吴甫光是来自青浦大盈的农家子弟。1982年师范毕业回到母校大盈中学担任语文教师,默默耕耘,勤勉努力。工作仅两年,他便崭露头角,摘得青浦县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1992年,已是副校长的他,由县教研室推荐参加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评优活动,获中学语文组一等奖。吴甫光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决赛那天,他一大早从大盈乡下出门,一路颠簸,交通拥挤堵车严重,赶到上海教育学院,已经迟到了,抽到比赛执教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一件小事》。在十分紧迫的现场备课环节里,他抓住了文中“兜”这个字,从字形、字意入手,探究“老妇人”跌倒的原因到“车夫”的举动以及“我”的态度,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吴甫光借班上课的效果尤其好,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后来,这节课还作为获奖课代表在全市公开教学展示。
讲台上的执着付出给了吴甫光丰富的回馈,辛勤的耕耘也让他领略到了教学的魅力。回忆那段从教经历,他动情道,教书育人是为师之道。即使不能成为明灯,也甘愿为踏脚石,让后来人能有攀登的起点,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守拙抱朴办学校
出众的教学才能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使年轻的吴甫光脱颖而出。1994年7月他调入城区新建的东方中学任副校长。1996年3月提任县教育局局长助理。1998年8月,36岁的他接任青浦高级中学校长。由此,开启了他人生履历中最浓墨重彩的17年。
青浦高级中学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校。作为区重点中学、市课改实验校,这里曾诞生过闻名全国的青浦教改经验。接任青浦高级中学第八任校长,是他为自己所热爱的青浦教育事业又一次励精图治、勇敢追梦的开始。
正值世纪之交,青中作为当时全市新建的十一所寄宿制高中之一,老学校迁新址,规模扩大了一倍,如何转型发展创出新特色?年轻的校长意气风发,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磨炼育人”的办学理念。在吴甫光看来,对学习执着的韧劲正是当时社会所缺失的。教育不是作秀,不是变幻眩目的新词概念,而应是朴实无华、直击人心、守护灵魂的工作。他希冀每一个走出青中的学子都有着这样的文化印迹:基础扎实、特长鲜明、能力出众、勇于创造。正是他的这份坚守与担当,让青中学生在成长路上一个个走得稳健、踏实。
“无奋斗,不青春!”吴甫光感慨道,现在看来,“磨炼育人”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要求是一致的。
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自己从来不做;能为师生做的,校长一定要去做。吴甫光始终坚守自己初任校长时的誓言。
作为一所寄宿制高中的校长,学生始终是他的牵挂。每天清晨6点半,他会准时出现在早锻炼的操场上;晚上9点半,教室晚自习灯光熄灭,才会看到他走出校门的身影。17年如一日,就是这种无声的力量感染着老师和学生。
17年“磨”一校,在他的带领下,青浦高级中学从一所普通的区重点中学,迁建成为市首批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又顺利创建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实现了“三级跨越”。学校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获“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为同类高中树立了高标杆。他本人也获得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市园丁奖和市教育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
守正启新仍从容
2015年暑期,吴甫光主动请辞,转岗到了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学院党建与全区教师培训工作。在一个没有学生的环境里,似乎是清静的,但他并不清闲。
作为党总支书记,他思考着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党建引领,他始终抓实干部、党员和教职工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耕学院文化,他坚持以文明单位创建助力学院事业科学发展,“走进经典”、“杏苑课堂”等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促进全院教师道德内修与行为外烁的协调发展。2017年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的殊荣。
面对全区8000多名在职教师的各类培训,他不敢“躺平”,只有只争朝夕。他提倡做“有价值”的培训和“有实效”的项目,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从各个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研做起,继而研究所支持的策略与实践,聚焦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分层分类精准施训。如聚焦培养模式,优化名优教师培养体系;聚焦教学常规,夯实见习教师专业基础;聚焦专项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抱团发展;聚焦关键能力,助力骨干教师突破瓶颈;聚焦改革攻坚,加强研训人员队伍建设。围绕“补短板、破难题、建机制”三大核心目标,稳步解决了区域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高端培育、内驱动力”的三个关键问题。传承、创新与发展青浦教改经验,引领教师研究并实践行动教育导向下的校本化研修范式创新,广泛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扎扎实实且有声有色,在悄然无声的行动中,吴甫光实现着人生角色的华丽转身。
“我只是比别人多做一点,坚持得久一点,在岗位上做出了一点贡献而已。”吴甫光谦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