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成就、获取知识……儿童的16种本能需要,每个家长都该了解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21-11-22 17:42

摘要: 孩子有获得成就、获取知识等16个方面的需要,家长满足孩子的本能需要才能够跟孩子更加贴心、更加亲近。

家长需要满足孩子这16个方面的需要,这样孩子才能够跟你更加贴心、更加亲近,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所谓“爱的教育”。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成就的需要,都希望又快又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获得成就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不断地给孩子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如果孩子回答问题正确或者克服困难了,我们应及时给予一些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快乐,如果满足了孩子的这种需要,孩子就会更渴望在团体中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


孩子有获取知识的需要。所谓获取就是获得知识,就是满足求知好奇心的这种本能。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地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给他讲故事,带他去操作,陪他做游戏,让他来获得真实的求知的幸福。


孩子有从属的需要。渴望跟他人建立友谊、进行合作,加入到某个团队中,让自己从属于它。老师就需要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孩子们找到归属感。



孩子有自主的需要。自己管理好自己,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动不动就“我自己来我自己来”,这就是渴望独立和自由。什么事情他都希望动手去参与,这时就主张要适当地放手,给孩子一些机会,不要把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性扼杀在所谓的规则限制中,要给他一定的独立探索的机会和相对的自由空间。


孩子有认知的需要。渴望有探索、阅读和寻求知识的机会,所以最好能经常带孩子去没去过的地方、每个月给孩子买本书、探索生活中的一些奥妙。


孩子有建构的需要。组织已有经验、建立新的系统,突发奇想有所收获会无比兴奋,顿悟或发现都会让他欣慰、得意。


孩子有顺从的需要。钦佩、尊重或者遵从他心目中“崇敬”的人,心目中崇拜自己认为了不起的人,他渴望被人夸作是一个乖娃娃、好孩子。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样一句话,他更相信自己亲近的那个人。“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同样一个命令,他敬佩的那个人让他做,他就去做了。所以,我们要在满足孩子最基本的本能需要基础之上,带着他正向发展。


孩子有统治的需要。有影响、控制、领导和指导他人的需要,所以有时候也让他来教你,让他获得一种统治的成就感,记得给他机会。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学过了什么知识,家长可以说:“你教爸爸妈妈好吗?”你很虚心,他就会很得意:“你看看我还可以教他们呢!”——放下身段、多倾听。


孩子有表现的需要。他希望获得注意、给人留下印象。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给他创设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在激动、愉悦当中度过他的每一天,他的生命就会有质量。


孩子有说明的需要,遇上陌生的东西,要给他提供信息、讲述事实、解释和示范。他渴望了解各种事物,我们要满足他这种渴望。


孩子有避害的需要。想避免羞耻、羞辱、焦虑、失败和伤害,我们就要让他远离这些,也不要以这些为要挟吓唬他,不当众批评——给足面子,了解委屈、伸张正义。


孩子有秩序的需要。希望有序地安排和组织自己的事情,因此家长要更多地给他创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让他整理玩具、收拾屋子,允许他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顺序来收拾。


班级规则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比方说,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人讲话,有的小朋友就会制止,说明他是希望进入一个良性的秩序中去。所以课堂的秩序、校园的规矩,该有的还是要有的,这也是满足孩子们的本能需要。


孩子有游戏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能够放松、获得快乐。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放下我们的身段,有空多陪伴孩子,让他学会自娱自乐,能够在人与人的互动当中来获得一种快乐。


比方说课间十分钟,不要为了所谓安全的需要,不许孩子出教室的门,不能够到楼道去疯,更不能到操场上去,这是反儿童、反教育、反人类的行为。


孩子有被赏识的需要。每一个孩子都有被赏识的需要,他做得好,一定给他表扬,让他得到奖励。获得他人的肯定,下次他会表现得更好。


孩子有一致的需要。同意他人的观点、相信他人、自己的观点和言行被人接纳,让他觉得自己跟大家是一样的、不被排斥,获得一种认同感,这样他才会有一种安全感,这是本能需要。


孩子有求助的需要。孩子遇到困难、危险、问题的时候,他想寻求帮助、接纳、保护,希望能被人当做弱者来呵护,寻求被爱的一种机会。


老师和家长需要满足孩子这16个方面的需要,这样孩子才能够跟你更加贴心、更加亲近,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所谓“爱的教育”。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问题孩子可能有个问题家长!家庭教...

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离不开11条黄...

爱撕纸、闲不住=多动症?别怕,宝...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