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去恒康内场支援了,你们要守好这边,有任何情况随时打电话给我。”临出发前,余春钢不忘反复叮嘱居民区的“家人们”要抓严抓紧、抓细抓实防控工作,守牢“家门”。
余春钢是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他曾在恒康居民区担任总支部书记多年,由他一手倡导并树立起来的“恒康家文化”党建品牌在金山区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2021年2月从恒康居民区转岗到红叶居民区,他直言转岗只是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情怀是始终不变的。
近日,恒康居民区急需招募一批志愿者,尤其是内场志愿者,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都更高。余春钢在恒康工作多年,对居民区的情况非常熟悉,看着“娘家”处于危急关头,他胸怀大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闻令而动主动请缨进入内场参加志愿行动。
如是说如是做,期间余春钢除了协助外场相关工作、信息采集、后勤服务,内场安全稳控、统筹内场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外,还分别组建防疫联络、疫情信息、安全稳定等小组,尽可能的及时完善疫情防控工作。“请你放心,作业本的事我们马上安排志愿者帮你核实。”当有居民表示孩子的作业本写错楼号而担心的时候,他用耐心的语气,安抚居民的情绪。每每居民有什么困难或者需求,他都第一时间站出来做好解释工作和服务保障。“我是一名居委会的干部,心心念念的都是居民的安危,而且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得上!”期间,因为心系居民,余春钢每天的睡眠时间仅两三小时,尽管如此,他也毫无怨言。
余春钢的妻子吴春梅是高新区社区恒顺居民区的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委员,在恒和小区突遇封闭管理时,她也是毅然决然站出来守在抗疫一线,封闭的第一晚都没有合过眼,第二天调整好状态又投身紧张的志愿行动中去。夫妻二人在两个居民区,各司其职,奔着战胜疫情的同一个目标而拼搏努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有需要我们先上!”王鑫贤刘永湖夫妇作为基层干部,毫不犹豫冲到抗疫一线,期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近在咫尺却也只能遥遥相望。王鑫贤的任务是统筹内援志愿者的分拣配送工作,确保居民采购的物资能及时准确的配送到楼道口,她是高新区社区保卫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有着很好的统筹和指挥能力,沉着冷静的应对各项突发情况。刘永湖是恒康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委员,除了协助内场总指挥,做好内场防疫工作,还要处理各种紧急事宜。3月5日傍晚刘永湖刚想坐下稍事休整却偏偏赶上了下雨,于是他迅速起身,与志愿者一起搭雨棚,保护物资。身为居委会的一员,他对居民区情况十分了解,因此他总能安排好志愿者做好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和心理安抚工作,他总是默默无闻做好恒康大家庭的每一件“小事”。
“鑫港湾”金山工业区群团基层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张艳君曾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校期间还是金山区的人大代表,为改善民工子弟学校师生条件提出过人大建议。此次家住恒康居民区的她和自己的丈夫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抗疫志愿行动。“14天在家闲着也没啥意思,做志愿者可以为大家做点贡献嘛!”家住恒康居民区的董先霞陈智鸿母女很早就报名参加了抗疫志愿队伍,尽管每天要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但母女俩总是乐乐呵呵的,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了身边许多志愿者。同样住在恒康的寿国华寿炜豪父子平时都不善言辞,本次共同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大大增进了父子间的感情。3月13日下午,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恒和小区突发情况需要封闭管理,一时间又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奔赴抗疫一线。家住该小区的高新区社区农服中心工作人员钱源携妻子王丹丹共同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钱源朋友圈的话道出志愿者们的心声。
高新区社区作为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多年来,始终以大力弘扬好人文化,深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指引。因此,越来越多的夫妻档、家庭档都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中来,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平凡诠释着家庭最美的模样,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