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突变”,当青春期遇上疫情,生理、心理的突变遇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家长们应该怎么应对?
在家上网课,天天接触电子设备,怎么防止孩子沉迷?
市妇联和市教委联合,推出了青春期家庭教育课程,告诉家长们关于孩子青春期的那些事,一起学习学习吧。
虽然曾经走过,但你了解青春期吗?
问:虽然曾经走过,但你了解青春期吗?
答:青少年时期,是从儿童到成人期的非常重要的生理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生理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性激素的发展,性荷尔蒙的发育发展和成熟过程导致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心理上的变化。
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绪容易冲动;第二,情绪的表现强度大;第三,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
一般成人思考、解决问题或人际交往,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理性思考。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来说表现出来的理性思考能力较弱,因此常常用情绪来决策。青春期的孩子会通过社会互动,逐步地从情绪的冲动向情绪的内在掩饰转变,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完善,他们调控自己的情绪冲动,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逐步提高。
问:怎么处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逆反?
答:青春期孩子“心理逆反”“逆反行为”是一段人生关键的身心转折期。孩子在整个逆反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自我同一性。所谓的自我同一性,简单而言,就是他(她)是否能够认同、接纳将来进入社会要扮演的社会角色。所以孩子要通过心理逆反,不断地来接受外界的评价,从而使自我意识不断提高。
父母应该要帮助孩子完成自我建构,更好地融入社会,扮演好社会角色。
孩子离不开电子产品怎么办?
答:每个人都有很难控制的一面,看书的时候一口气想把书看完,追剧时可以迷得废寝忘食,甚至玩一些很简单的游戏,我们也很容易轻易上瘾。如何让自己不沉迷在一个单一的世界里,这或许是每个成年人都要学习的一种技能,所以这个问题不光只是孩子的问题。
电子产品的概念非常宽泛,有游戏、追剧、追星、网聊等等。网络世界能够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色彩丰富、千变万化的世界,有一关关激烈的奖励和不同的挑战,让孩子沉迷。
问:沉迷游戏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面对孩子迷上游戏的态度,家长要做到理解和管控。理解,就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游戏本身不是坏事,有些游戏是可以体现世界的丰富性的,所以玩游戏是可以被理解的。管控,就是过度玩游戏需要被管控和引导。因为沉迷游戏会导致一些认知偏差,比如不尊重生命,把真实复杂的人性简单化……
问: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该怎么做?
答:堵不如疏,正视问题,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案,从自身做起、规则落地,给孩子树立榜样,建立一种尊重的关系。帮助孩子区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不同,帮助孩子认识权利和责任的重要性。父母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孩子对现实生活产生更大的兴趣。
如何处理孩子的“拧巴”“吼叫”和“沉默”?
问:如何处理孩子的“拧巴”?
答:所有的拧巴是情绪跟行为不能达到统一导致的。比如对睡觉的感受应该是快乐的,心安的,可是孩子认为自己不该睡觉,感受跟行为不统一、不和谐,就出现了拧巴的状态。面对拧巴,最好的一个方法就叫顺其自然。对孩子的感受与行为做一个顺其自然的统一,那么孩子逐渐会感到和谐了。
问:如何处理孩子的“吼叫”?
答:吼叫本身源于大脑发展发育的不平衡带来的情绪,父母先不要计较,因为这不是孩子的主观表达。它可能是因为激起了孩子过去的愤怒,可能是由于孩子学习了父母平时表达情绪的方式,也可能是因为孩子不会表达情绪。
此时,家长的理智处理,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当孩子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我们要做他(她)情绪的辩护人,先解决情绪,再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青春期不是洪水猛兽,每个人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每位家长也都经历过不少成长的烦恼。
用心陪伴,用心感受,你和孩子一定能好好应对那些青春期的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