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我们迎来——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桃花绽放,杨柳泛青,莺飞草长,风轻雨润,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感,“清明”由此得名。
阵阵和风吹绿原野,百花争先恐后挂上树梢,丝丝细雨浸润大地,绘成一幅诗意清新的水墨画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郊野嬉戏,放飞心情,此时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
清明习俗
植树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最好时节,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祭祖
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后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踏青
古诗“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描述的就是清明节亲近自然、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