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号”列车已“进站”,如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做时间的“小主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家长学校 发布时间:2023-02-19 13:44

摘要: “时间管理”能力,不仅能让孩子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还能收获成就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大有助益。

不少家长看完表示又惊讶又羡慕,也对自己家的娃产生了更多的期待。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自律、更高效呢?关键就是要学会时间管理。


建立起时间概念


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第一步就是帮助他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家长从小就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将“时间”与孩子的“行动”联系起来,例如,7点了,该起床了;11点半到12点,是午饭时间;晚上10点了,该洗漱睡觉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按时做某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融入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引导孩子做事计时


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预估一下完成这件事所需要的时间,为后续自己合理安排时间打下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使用一些小工具来辅助孩子。


● 小闹钟


低年级孩子可能意识不到每件事情到底要花多长时间,家长可以给孩子定几个小闹钟,帮助孩子将一天中完成常规任务的时间点和时长固定下来。


比如“出门”闹钟,让孩子自己预估早上从起床到出门需要花费的时间,在闹钟响之前必须要穿好衣服,背上书包,做好出门准备。



● 计时器


高年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年级的孩子有所提升,家长可以尝试使用计时器(倒计时模式)。


比如设定每科写作业的时长为30分钟,并把计时器放在孩子桌上,增强孩子对于时间流逝的紧张感,借此帮助孩子提升做事的效率。



把事情分轻重缓急


家长可以利用“四象限法则”,让孩子将事情按照“紧急度”和“重要度”进行组合,合理安排。


孩子越大,需要做的事越多,如果做事情前就能排序好,行动时就会事半功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在家长看来无足轻重的事,可能在孩子眼中是头等大事。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排序理由,去了解孩子的心思,在不断沟通中达成一致。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时间管理方法:四象限法则。


安排时间有弹性


家长在帮助孩子制定时间安排时,要注意保留弹性,避免孩子时间安排太满,没有灵活调整的空间。这样孩子可能会因为时间过于紧张而失去继续下去的动力。


此外,家长要留给孩子合理自由支配的时间。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后,不要一昧“加量”,让孩子自由支配剩下的时间,从而激励他变得更有效率。


无限制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只会让孩子的学习越来越低效。


责任编辑:杨佳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愿青春不留遗憾!手账版新学期计划...

不组织集中考试、不要求参加剧烈运...

新学期,这些劳动课也太有意思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