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针对孩子的“赌博陷阱”,一旦掉入,停不下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3-04-07 16:37

摘要: 目前市面上存在不少针对孩子的营销套路,如何帮助孩子远离这些“赌博陷阱”?

现在有不少针对孩子的花里胡哨的营销套路,它们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浪费钱,而已更是在无形中给孩子心里种下“赌博”的种子。


各类盲盒:不断推高孩子的欲望


现在的孩子对盲盒有多上瘾呢?相信很多家长都深受其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手办,有些看起来还溢胶,变成盲盒对孩子就有致命的吸引力,而且价格一般不菲,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


普通的文具变成盲盒后价格翻了3-5倍,一样的文具变成盲盒就能让孩子一次次购买,新闻曾报道过湖南一个未成年人为了凑齐一套“柯南”的中性笔,偷偷背着父母用压岁钱购买盲盒,一个月就花了1000多元。还有一个浙江的小学生,为了抽取到某个隐藏款,居然连续购买了20套含有24支笔的套装,总价2000余元,几乎成瘾,导致精神恍惚,学习一落千丈。



看起来无伤大雅的盲盒,正在不断提高孩子的欲望值,只要有了等级的区分,也就有了攀比性,有了相互攀比的功能继而产生“赌徒”般的胜负欲,“下一个,就能抽到我想要的了”“我一定要率先集齐所有的款式”,此时的风险已并非损失金钱,而是行为本身强大的成瘾性。


校园抽奖陷阱:赤裸裸的“赌博”


此前315晚会曾曝光过让小学生趋之若鹜的校园抽奖陷阱,不少小学周边的文具店打着卖文具的名义开展抽奖活动,许多孩子聚集起来抽“龙珠”,所谓的“龙珠”,不过是廉价的三无产品,甚至还散发着刺激性气味,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抽奖游戏,不到2分钟就花了十几元,即使没抽到心仪的奖品,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要继续抽,“我就不信了还能抽到个寂寞”。


除了龙珠,弹力球、红外线笔、陀螺等,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都成为了抽奖的奖品。另一些抽奖游戏则直接采取更刺激的现金抽奖方式,抽奖板上贴着5元、10元的纸币,“最高200元”“100%中奖”等字样,不断刺激孩子抽奖。


还有的店主甚至想到了更刺激的砸金蛋,声称“花一元砸一次”“砸开就有现金”,但一整盘卖66元的“金蛋”,只有7个蛋设置了现金,总金额15元。还有商家升级出套路更深的玩法——集邮,一元抽一次,打开抽奖袋,里面有几种图案的贴纸和有概率出现的现金,若集齐特定一组图案,就有10-2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等于有双倍的中奖几率。



在孩子们看来,这样中奖几率很高,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掏钱,还用稚嫩地声音高喊,“赌一波,单车变摩托


相比成年人,儿童更缺少理性思考以及对输赢概率的判断能力,这些针对儿童的游戏,设计得如此粗糙,但孩子们仍会天真地认为,幸运总有一天会到来,“我相信自己能中”“我觉得有可能就可以”“凭什么一直是我抽到谢谢惠顾”。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买买盲盒、抽抽奖怎么就跟赌博扯上了?因为不管是盲盒还是玩具抽奖,都利用了“赌博”机制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和期待感,能缓解压力,让孩子从学习环境中释放出来并形成“刺激→愉悦→愉悦强化→成瘾”这样的上瘾模式。孩子本身自制能力较弱,一旦因好奇心、刺激心的驱使陷入“好赌”的泥坑,就极容易成瘾对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中招”?


面对潜藏在孩子身边的“赌博陷阱”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参与是否“中招”呢


1.关注“钱”


仔细留意孩子最近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如果孩子总是以各种借口变着花样地来向你要钱,那就得多留个心眼。


2.关注“学习成绩”


如果孩子成绩一向稳定但突然在某个时期发生剧烈变化,那一定要多与老师、孩子沟通,深挖背后的原因。


3.关注“交友情况”


多从侧面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可以适当地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做客,观察双方的相处模式。


4.关注“情绪变化”


如果放学回家后发现孩子脸色不对劲,有时特别开心,有时特别低落,询问时孩子支支吾吾的,一定要多加重视。


5.关注“消费”


很多“赌博陷阱”都是从诱导孩子消费入手,老师和家长要向孩子主动揭示例如文具盲盒等陷阱的营销特点和规律,将相应风险讲明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投机心理,防止盲目跟风、攀比消费。


如何帮助孩子远离“赌博陷阱”?


1.树立正确榜样


“欲教子先正其身”,家长要以身作则,自觉抵制赌博不参赌、不聚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加强家庭教育


开设家庭小课堂,重点介绍那些具有隐蔽性、新颖性的引诱赌博手段,撕破它们的伪装,提高孩子的警惕性。


3.注意教育方法


让孩子远离赌博性质的娱乐项目,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生硬的说教、严厉的呵斥往往会适得其反,这时可以借用外力邀请孩子观看宣传赌博危害的短视频、电影等,再耐心地进行讲解。


4.丰富孩子生活


有的孩子迷上赌博是因为生活无聊,为了满足“猎奇”和“探求”心理,没能抵御诱惑而误入歧途,父母们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比如旅游、野炊、听音乐会等,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让孩子的课余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孩子拥有了更多的兴趣,自然远离“赌博陷阱”了。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钢腿女孩”遭网暴引热议,面对网...

开学一个月了,孩子的视力还好吗?...

帮孩子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家长需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