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这一段。当孩子进入到小学后,家长一定要注意这 4 件事情,可以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在家有一个固定学习的地方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入学以后,学习就变成了他生活当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给孩子在家里开辟一块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空间,不管是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当我一进入这个地方,就应该进入学习状态了。在学习空间里,不能有吃零食、娱乐、玩手机的功能。也就是说,一进入到这个空间,就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如果想喝水、想聊天、想锻炼、想玩手机,那么就要换另外一个地方来做这件事。
要逐渐固定专门的学习时间
孩子放学之后,是先做作业后吃饭,还是先吃饭后做作业,还是先做一会儿作业,然后去吃饭,然后再做作业……不管家中的习惯是怎样的,最好把这个习惯固定下来,习惯固定下来很重要。这样就使之变成了一个无条件的自然反应。
如果说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第一课的作业做完,然后再去吃晚餐,然后再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那么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父母就不需要再去督促了。
要对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有一个基本的规划
在定学习计划的时,家长是可以参与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孩子进入了学习状态,不建议家长去打扰他,家长频繁打断,反而会让孩子的学习效率降低。
真正好的学习过程是让孩子尽快地完成今天的任务,然后专门安排一个检查的时间,修正前边的这些问题。所以,当孩子一旦进入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家长不管看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去纠正。这是保证整个流程的顺畅性和高效性的基本要求。
孩子每天做作业的结束方式必须是积极愉悦的
如果孩子的作业做完之后被父母检查出很多错误,不建议家长对孩子一通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这会让孩子把做作业这件事情、学习这件事情,跟一个不良的情绪体验结合在一起。好的学习习惯一定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让孩子充满着热情的期待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让孩子有成就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