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的教工之家,只见墙上挂着古朴典雅的“非遗”顾绣青花瓷绣样、精美秀气的巨幅十字绣校徽;会议桌上,扭扭棒扎成的玫瑰、百合、郁金香花束,在花瓶里尽情“绽放”……“这些都是女红协会的会员巧手‘画绣’的,绣制过程非常快乐减压哦。”东华大学工会副主席周炳振2012年参与建立女红协会,如今已吸粉230人,成为一大人气社团。“大家因为热爱而汇聚,在穿针引线中沉浸式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东华大学工会坚持价值引领、文化育人,积极打造“工”字文化品牌,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教育初心,增强教师文化自信,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同时,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也丰富了教工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会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将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开设顾绣、书法、古筝、昆曲等教工素质培训班,联合23个协会把各类文体活动办得风生水起;回应教工关切,打造一个个温暖鲜活的节日文化品牌,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等系列活动常办常新。
育人先育己,育人先育心。工会特别重视教工心理健康,办读书会,设专属“树洞”,建深度互助支持小组,不断探索教工心理健康服务新机制,共创和谐校园。
在东华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陆湘群看来,教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工会的奋斗目标,工会始终以需求为导向,既定标准,又抓特色,在全校范围内助力教工享有更充实、更丰富、更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2019年国家级非遗“顾绣”上海代表性传承人钱月芳大师为东华大学顾绣素质提升培训班授课。
提升素养,传统文化成风化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昆曲箫管羯鼓声中,《长生殿·定情》一折拉开大幕……6月11日,东华大学上演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昆曲大戏——2023年上海高校昆曲清音会,主角是来自东华、华师大、同济等高校的教工,《长生殿·惊变》《牡丹亭·寻梦》等经典昆剧折子戏轮番登场、精彩纷呈,宛转细腻的唱腔、风情万种的身段,展现了非遗文化昆曲之美,赢得阵阵叫好声。
主办方东华大学工会表示,京剧、昆曲走进东华校园已有多年,工会依托教工戏曲协会,不断寻求新的形式和突破点,比如邀请京剧名家王佩瑜、非遗传承人严庆谷进校园开讲座,举办零基础昆曲学唱班等,让教工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传承中获得滋养,汲取立德树人的智慧,营造以文育人、以文养德的浓郁氛围。
顾绣、盘扣、书法、古筝、昆曲、黄梅戏、茶艺……围绕非遗、传统文化,工会先后开办各类教工素质培训班,让大家品传统文化,筑文化自信:开设古筝素质培训班,让教师习练古筝、爱上古筝;举办顾绣体验班,邀请非遗传承人钱月芳手把手教大家领略“劈丝为缕、针细如毫、似画似绣”的顾绣技法,8次课程后,大家便能独立绣出两幅作品……
“在培训班的熏陶下,我们培养了一批爱好者,甚至孕育出一些新社团,他们又通过组织活动反哺吸纳新会员,逐渐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 周炳振举例说,书画协会就是由教工书法培训班发展而来,2021年协会举办学校教工书画大赛,以实际行动向建党百年献礼。
随着工会的大力推动,学校从女红协会开始发展到如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拥有戏曲、太极养生、时装表演、影像、书画等23个协会。工会指导协会推出各种活动,文体事业在校园方兴未艾:联合“非遗”余天成堂学做中药香囊,体验“非遗”松江布文化;校运会组织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比赛,指导师生科学健身;主办上海高校京剧交流演唱会等戏曲活动,弘扬国粹。高校昆曲清音会更是走出校园,走向全市高校,扩大了辐射范围和对外影响力。
古筝班在东华大学70周年校庆时的成果展示。
东华大学工会团队合影。
读书会+树洞,心理关爱渐成体系
“现在的学生和从前的很不一样,我好像不太能理解他们”“科研任务重,压力大,未来不知道怎么办”……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工专属“树洞”里的留言,东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教工心理协会育儿支持小组的老师们则是“树洞”守候者,聆听心声,答疑解惑,耐心陪伴。
一位老师说,九、十月份的工作压力特别大,不知道怎么调节状态。她向“树洞”倾诉后,很快就收到了“专属回声”,按照里面的方法调整心态,逐渐走出了困扰。
“倾诉本身蕴藏着疗愈的力量,工会建立树洞的初衷是缓解教职工的焦虑情绪,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工会负责人认为。
心理育人,从教师受益开始。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共筑师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力量。2018年,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依托校工会,创建教职工心理学爱好者协会。前期调研显示,育儿话题最受关注,于是,0~6岁育儿读书会应运而生。多位老师反映,读书会远超期待,除了解决育儿焦虑,在家庭关系中也明显成长,在工作中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每周一次的育儿读书会成为凝聚教师团体、推进心理健康理念的有效切入点。
2019年,育儿读书会从线下活跃到线上,服务范围拓展到全育龄段的教师,大家通过协会微信群分享信息、互帮互助。慢慢的,读书会引入更多心理元素,利用角色扮演、行为雕塑等方式,更生动地再现生活场景,老师们也有了更多体验式互动。同时,话题从育儿向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及夫妻互动等更深层领域展开,团体的自发性和互助性明显提升。2019年协会成立倾听支持小组,以互助小组结合团体心理咨询的带领技巧,为教工疏解心理压力、练习情绪管理、提高沟通技巧,一个容纳性强、互助性高的心理调节场所诞生。
日渐成熟的心理健康体系在关键时刻奏效,获得师生高度评价。去年四五月,工会设立24小时热线电话,解决驻校教职工的急愁难盼问题;精心开展拥抱“美好”系列活动,缓解教职工焦虑情绪;组织举办正念冥想工作坊活动,邀请驻楼教师和辅导员参与,帮助他们释放压力;组织12位教职工子女拍摄短视频,为驻校教职工加油打气。
搭台唱戏,服务手臂不断延伸
工会搭台,23个协会唱戏,同时不断延伸服务手臂,推动女教授联谊会蓬勃发展……工会联合学校各方力量,协同打造“工”字文化品牌,全方位呵护教工身心健康发展。
工会每月举办一次协会沙龙,协会负责人汇聚一堂, 开展头脑风暴,六一校园定向打卡趣味活动等创意,均来自沙龙的灵感碰撞。工会也会在每项重要活动开展前,主动调研、排摸需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在东华,女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顶起了“半边天”,在各类人才计划中,女性人才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工会大力支持女教授联谊会的发展,涌现出朱美芳院士等杰出女教师;资助妈妈俱乐部QQ群的运作,坚持10年为教工答疑解惑;成立巾帼爱心手工基金,每年资助5名贫困学生。
“风雨同舟,慈爱共济”是工会竭诚服务教工的核心理念,每项实事都体现了友爱互助的精神:比如,工会建立亲子绘本漂流站、东华小鱼塘、爱心雨伞借用站;开设暑期教工子女素质拓展班;成立教师心灵加油站“馨语苑”;开办青年教工期待良缘单身俱乐部,做红娘牵红线……
陆湘群用“崇德尚实 润物无声”来形容近几年的工会工作,这与东华“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一脉相承。她表示,工会今后将继续把实事好事办到教工心坎上,建设更好更优的服务机制,推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振士气的活动,提升教工的生活品质,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支持和服务他们的成长,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工会力量。
头图:2023年6月11日,以“霓裳雅韵”为主题的上海高校昆曲清音会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