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样子影响教育的样子,听听教授对“中小学教室”的见解和看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教育家 发布时间:2023-08-08 12:52

摘要: 教室应该是让学生坐着舒服的地方,是让学生能互相看见的地方,更应该是师生、生生交流的地方。

教室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教室,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也是对外彰显学校教学理念、体现办学特色,展示教师育人才能的重要窗口。


在整个校园当中,教室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至关重要。


有人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一间教室能带给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同样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压抑;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和学生。他们的精神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们的气度和声音,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呼吁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下,传统教室的问题日益凸显。世界飞速变化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如今的教育空间是否还能有效承载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是否有效支持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需求?


关于教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基于近20年对国内外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教室文化”这一概念。在他看来,教室文化必须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需求和欲望。


那么,一间理想的教室应该是怎样的?中小学教室应该是什么样子?


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听听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叶存洪对于“教室”有着怎样的见解和看法。



关于“中小学教室”

教室该有的样子


1、教室应该是让学生坐着舒服的地方


现在中小学教室椅子很少,更多的是方凳,农村学校甚至还有条凳,凳面很窄,只有几寸宽,屁股都放不下,坐累了想找个东西靠靠,却没有靠背,学生就那样直挺挺地坐九年甚至十二年。


我们将心比心,如果开会或培训时,撤掉靠背椅,让你在凳子上坐两天,你是什么感受?


几次跟中小学校长聊到这事儿,希望等教育经费更宽裕些的时候,给孩子们换把椅子,让他们坐着稍微舒服点。


2、教室应该是让学生能相互看见的地方


现在中小学教室基本上是“秧田型”结构,像农民插秧一样,一行行一列列,每个学生看到的都是前排同学的后脑勺。


尽管教师经常说“你们互相讨论一下”,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可哪有讨论的心理氛围呢?


望着别人的后脑勺说话,其实跟自言自语没有多大区别。


3、教室应该是师生、生生交流的地方


教室这个名称,向来彰显出教师的几分霸气——这是我上课的地方,是我的地盘!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的教室里更多是纵向的师生互动,横向的生生交流较少,有些教室甚至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地方。


相较而言,我更喜欢广东等地对这个场所的称呼——“课室”,它是师生、生生之间彼此交流、相互研课的地方,教、学双方都应该“在场”。


4、教室应该是师生走动起来更方便的地方


教师课上应该时常走动,不宜一直站在讲台上。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视野关注极限为25人,再多就容易顾此失彼。


所以,教师应不时走动一下,多关注边座的学生、后排的学生,养成视野转换的习惯。


学生课后也应该走动起来,不局限于邻座的几个同学,扩大交往范围,跟更多的同学说说话、聊聊天,增进感情。


当然,这要求合理控制班额,大班额的情况下,课桌椅摆布很紧凑,师生都很难走得动。


5、教室应该是让学生比较放松的地方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近教师,教师说的话、传的道,就更容易被学生听进去。


相反,如果学生怕教师,看到教师的眼神就不自在,那么,他学好这门课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只有当学生感到安心,处于自己原本的状态,不用紧张,无须伪装,以自己的步调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参与课堂教学时,他们才能走向本质的学习。


6、教室应该是不以分数取人的地方


分数是学生学习成就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教师不能单一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价值,进而厚此薄彼。


要知道,差异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室便成为一个很好的“自教育”场域。


7、教室应该是洋溢着灵动文化的地方


教室既是一个桌椅板凳和黑板构成的物质空间,也是师生同在的活动空间、生活空间、信息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空间。


教室不能没有教材、教辅,但不能只有教材、教辅。应该按照“美、净、敬、静、简、新”等原则布置教室,郁郁葱葱的绿植、墨香四溢的图书、温馨暖心的提示、自我管理的公约、干净整洁的地面、学习成果的展示,养眼养心,养趣养志,不亦乐乎。


8、教室应该是一个互相鼓舞、生命激荡的地方


在这里,要竞争但不要将竞争泛化,“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等口号或班训都应该收起来。


教室里,要学会为同学鼓掌,对他人的成就表示祝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一个整体优秀的班级里,你想不优秀都难。相反,如果互相嫉妒、同室操戈,最后谁都走不远。


责任编辑:朱姗姗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老师乐当学生,和兴趣约个会,解码...

春有约,花不误,教师带头“旷课”...

“暑假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