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难求”!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什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08 12:25

摘要: 2023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约恩·福瑟的获奖作品《有人将至》登上热搜榜,该书已进入预售状态。

瑞典文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恩·福瑟。随后,他的作品在中国“身价大涨”,许多读者表示一书难求。据相关平台显示:诺奖公布后,约恩·福瑟的获奖作品《有人将至》搜索登上热搜榜第三,该书目前已进入预售状态。


约恩·福瑟对大多数网友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即使是文学专业的研究者,也未必个个都知晓他的作品。因此,有人对他受到追捧不以为然,认为这是“附庸风雅”。但是,这样的说法恐怕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每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前,总有那么几个名字会在媒体的预测中反复出现。但事实证明,公众虽然总是希望有熟悉的作家获奖,对突然涌现的新鲜名字,也同样充满好奇。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证明人们对于文学仍然充满热情,对于未知的领域仍然兴趣盎然,对于拥抱世界文化的愿望从未改变。


有人认为,约恩·福瑟引发的一书难求,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确实,不必讳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通俗读物,“读不懂”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文学阅读的意义,不能和“学习知识”完全画上等号,对于普通人而言,它是眼界的开阔,是思维的启迪,是人生的感悟。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介入文本,收获属于自己的启示,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阅读所追求的从来不是一个“标准答案”。


因此,哪怕真的只有“三分钟热度”,也没什么,当我们打开一位作家的作品时,就已经和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就好像求学时读鲁迅,读曹雪芹,读海明威,也许当年的我们也只是处于“懵懂”状态,但只要这份联系还在,只要还能重拾这份“缘分”,就不难发现,我们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已经变得更深刻了。



这正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所在——我们的学识、视野终究是有限的,专业奖项不仅是对作家水平的肯定,也是为公众打开的一扇大门。从门外往里看,我们就从自己的“小世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就此而言,诺贝尔文学奖评得“对不对”,已不再是值得特别关心的问题。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作家对该奖项抱着风轻云淡的态度,这既显示中国文学创作的成熟态度,也充分体现出文化自强与自信。


不过,不必将诺贝尔文学奖看得太“重”,也并不意味着要走到另一个极端,即对其不屑一顾。事实上,通过该奖项,我们仍能掌握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流,现代思想发展的新动态,这显然是有利无害的。可见,当普通读者将约恩·福瑟的获奖作品推上热搜榜时,显示出的其实是文化的活力、思想的活跃。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