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工作繁忙,还能给娃高质量陪伴的父母们,都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家长大学 发布时间:2023-10-19 07:59

摘要: 父母工作繁忙也可以高质量陪伴孩子,通过爱与支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对于一些工作特别繁忙,或经常需要去外地出差的家长来说,如何才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礼物≠母亲的爱


母亲常年在外工作,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母亲每次回家都会给孩子买衣服和礼物。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与母亲并不亲近。


爷爷奶奶经常对孩子说母亲不负责任,导致孩子认为母亲不关心他,心里对母亲产生了怨恨,无法接受母亲。


后来,母亲回到孩子身边工作,但孩子在学习方面成绩不好,母亲多次与孩子谈话,认为孩子不够努力,自制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因为学习问题,母亲和孩子之间多次发生争吵。


案例二:一位“爱打电话”的父亲


男生小博,父亲因在江苏工作,每周才回家一次,母亲独自带孩子在上海生活。


每周六晚上,全家人会一起看电影,周日会进行家庭羽毛球活动。虽然父亲不在家,但小博在数学和物理方面遇到问题时,父亲会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交流,帮助他解决问题。


父亲还会通过电话鼓励小博多交友,多和同学分享,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小博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渐变得积极向上、自信独立。


对比两个案例,除了父母不在孩子身边这个相同背景之外,案例一和案例二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互动中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和父母能不能常伴孩子身边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需要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了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导师——陈珊老师从亲子关系涉及的四个方面:爱、学习、责任和金钱,来谈谈“忙”父母如何做好亲子陪伴。


爱:亲子关系的核心


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他认为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确立固定的沟通时间


约定每天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电话或视频通话,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一天的生活,也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工作中一些有趣的、有意思的事情,从而保持联系。


创造一对一的时刻


父母工作结束后,尽可能地争取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例如:每周的游戏时间和运动时刻,这样的亲密时刻有助于加强双方的情感纽带。


重视家庭聚会


空闲的时候全家人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或选一部电影观看,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



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家庭决策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给予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让他们感到被重视。


心理支持不缺位


案例二中小博的父亲虽然不常在家,但母亲和父亲配合得非常好,父母双方经常交流孩子的情况。


这样,如果孩子出现了情绪问题,或者某段时间状态不是很好,父亲就会主动通过电话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的问题或者倾听他的烦恼来表达关心和理解。


母亲(父亲)的中介作用


如果有一方父母不能在家,那么在孩子身边的抚养人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抚养人对不在家的父亲或母亲的态度尤为重要。


案例一中的父母,由于抚养人爷爷奶奶对母亲的言语诋毁造成了孩子对母亲的埋怨,甚至是怨恨,不利于孩子和母亲亲近;


而案例二中小博的母亲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对父亲的关爱和崇拜,主动让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从而促进了孩子与父亲的关系。

我们可以参考案例二中父亲的做法,例如:以上小博家庭的方法其实都是基于一个重要的理念,即父母关系和谐,同时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并时刻保持沟通,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理解和友爱的家庭氛围,才能为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提供有利的支持。


学习:亲子关系的重心


案例一中的母亲不能时刻在孩子身边,经常看不到孩子学习的状态,更容易对此感到焦虑,会陷入到一种错误的认知中,那就是不信任孩子,认为孩子如果失去了父母的监督就容易在学习上偷懒,学习表现就会不好。


这种错误的认知反映出最根本的问题是对孩子的不了解和不信任。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人的发展的本质,说到底都是积极向上的,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一直在不停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美好愿景。”


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是积极向上的,只有基于这样的认知,父母才可能找出孩子行为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原因父母才能提供支持、帮助和引导。


引导教育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不在家,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帮助孩子培养这种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父母可以通过提供方向、支持和资源来帮助孩子培养这种独立性。


例如案例二中的父亲会根据小博的实际情况给他设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让孩子自己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学习计划。


同时,小博父母也会为孩子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例如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等等。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强了,他们才能真正地自主学习,以后才会越学越好。


总之,父母应该相信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潜力,不在身边,就提供孩子们所需要的指导和支持,而不是过度的监督。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地独立,才能在学习上取得好的表现。


责任:亲子关系的关键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逐渐学会放手。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孩子的人生选择,都应该逐渐将责任转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来完成和决定。


无论工作是否繁忙,父母都可以从生活的小事开始,让孩子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通过日积月累,这将有助于孩子养成做事有责任感的习惯。


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友方面的引导。


案例二中的父亲长期不在家,很多家务需要母亲来做,但母亲工作也比较忙,所以母亲就鼓励孩子一起做家务、自己整理书包、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孩子逐渐学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除了生活上的独立,小博父母还引导孩子在学业和社交上培养自我照顾的能力。例如: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规划学习计划,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等等。


其次,父母还要做个有心人,始终要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保证及时提供鼓励和支持。


由于父母无法在孩子身边,需要更细心地观察、更耐心地提供帮助,因为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挑战和矛盾:


有时他需要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满足朋友的需求之间做出选择;


有时他也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而遇到困难;


有时因为和父母的距离太远,可能不会向父母倾诉烦恼;


... ...


这就需要父母用心体察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强和自信。


金钱:亲子关系的支撑


金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亲子关系也离不开金钱的支持。如果父母平时不在家,容易出现用金钱弥补这种缺失的问题。


案例一中的母亲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每次回来都会给孩子带礼物,带孩子出去玩,吃好吃的。其实,这种金钱关系并不能弥补孩子心中对父母爱的需求。


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培养与孩子之间正确的金钱关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父母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金钱观。如果父母不能经常在身边,这一点尤为重要。巴菲特在教育子女时非常重视孩子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培养,他认为:“家有千金,不如一技”。


因此除了给予孩子生活费和日常所需花销以外,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金钱,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能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并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教会孩子如何合理使用金钱,如何节约和储蓄。


另一方面,父母还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示过度的物质欲望和消费观念,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学习到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鲁迅先生曾说过:


“父母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更是因为他们能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和温暖。这样的亲子关系,能使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勇气和能力,从而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和自由。”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尽管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时刻陪伴孩子左右,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爱与支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只有亲子关系是健康、和谐的,才能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独立,从而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和自由。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孩子学习不主动怎么办?家长做好这...

孩子开始“爱美”了?家长巧引导,...

想要好的亲子关系,要把握好关爱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