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启蒙怎么做?试试抓住宝宝的“涂鸦敏感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发布时间:2023-10-18 13:46

摘要: “乱涂乱画”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抓住“涂鸦敏感期”,做好艺术启蒙。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依靠着直觉与想象力来展现着自己的眼中的奇妙世界。“乱涂乱画”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是随着感知与动作的发展,孩子们对环境做出的一种探索反应。孩子喜欢涂鸦,说明他们正处于艺术和审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父母可不要以“像”或“不像”来简单评判宝宝的作品哦!本期“育之有道”干货大放送,将和家长们聊聊如何帮助孩子抓住“涂鸦敏感期”,推开“艺术之门”。


宝宝涂鸦,需要准备哪些工具?


笔和纸张即可。宝宝可能会将物品放在嘴巴里,所以,选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无毒性,可水洗的水笔或蜡笔更适宜,即使小宝宝画在皮肤上、衣服上也很容易被清洗。至于纸张,大报纸、挂历纸的反面、牛皮纸等都可以。


为什么宝宝喜欢反复画同样的东西?


涂鸦是宝宝的自发行为,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重复性是宝宝学习的重要特性,在听故事中如此,在涂鸦活动中也同样如此。通过反复的涂鸦,宝宝的动作能得到充分练习和巩固,能发现现象、验证发现、体验因果关系、逐步理解并练习掌握纸笔。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成人给他们最好的“教”就是为他们提供材料,给予涂鸦的机会。


宝宝喜欢到处乱画,怎么办?


宝宝到处乱画会弄脏环境,到处乱画的原因可能是:动作发展的不成熟,探索与好奇所致,没有“脏”的概念等。建议为宝宝创设专门的涂鸦区并建立规则:


(1)涂鸦活动在涂鸦区。


(2)涂鸦后将涂鸦材料按类摆放好。


(3)和父母一起参与整理、打扫。


(4)涂鸦结束,及时洗手,再做其他事情。


为什么宝宝给画取的名字


与TA画的画一点也不像?


2-3岁的宝宝开始定义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名字了。成人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行为和作品,不要用“像不像”、“对不对”等词来评价。宝宝的涂鸦作品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尽管线条凌乱、色彩模糊,但对宝宝而言,是他们真实的自我表达。这个阶段宝宝的画与其说是用来“看”,不如说是用来“听”的。“听”画可以让成人进一步了解宝宝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说画的过程中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意涂鸦,“艺”起玩!


蜡笔涂鸦


(1)准备挂历纸或大报纸,粗大的蜡笔。


(2)让宝宝坐在纸上,随意握笔、把玩。


(3)当宝宝发现手握笔在纸上留下痕迹时,TA会感到好奇与兴奋。


(4)在为宝宝提供可以涂鸦的空间和条件时,要同步建立玩涂鸦游戏的基本规则,但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的建立需要过程。所以,如果宝宝拿着蜡笔到处乱涂乱画,要和TA耐心沟通涂鸦游戏的规则。


卷筒涂鸦


(1)提供纸巾已用完的卷纸筒让宝宝摆弄。


(2)示范用卷筒蘸颜料在纸上拓印:“宝宝,看,纸上留下的是红色的圆形,就像泡泡一样,你也试试看。”


(3)鼓励宝宝蘸颜料在纸上拓印更多的圆形泡泡:“宝宝,好棒哦,那么多圆圆的、漂亮的泡泡,加油!”


(4)在宝宝的作品上写上TA的名字和时间,放在作品架上。


瓷砖上画画


(1)准备水溶性颜料、画笔,带宝宝到浴室或院子里,示范在瓷砖上涂鸦,引导TA尝试:“宝宝试试,瓷砖上也能画画”。


(2)安静陪伴宝宝涂鸦,也可以和TA一起画,并一起欣赏作品。


(3)用水冲刷瓷砖,引导宝宝观察颜色的变化:“颜色变了,变了,又变了”。


(4)结合宝宝最后的涂鸦作品,和TA一起想象:“宝宝爱画画,画只鸭子嘎嘎嘎,画只青蛙呱呱呱,画个娃娃哈哈哈,送给爸爸和妈妈。”


(5)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重在享受涂涂抹抹的游戏过程。


树叶拓印


(1)准备一把废旧牙刷、一片梧桐树叶(其它树叶也可)、一个纸筒芯、颜料和纸。


(2)用旧牙刷先后蘸取绿、黄、棕色颜料,将颜料涂在树叶纹理清晰的一面:“宝宝,将绿色涂在树叶的左边,黄色涂在中间,棕色涂在右边,把整片树叶涂满。”


(3)引导宝宝将涂有颜料的一面贴在纸上,用纸芯筒在树叶上滚动或用手按压。


(4)取下树叶,拓印完成,与宝宝一同欣赏树叶颜色的变化,并说说它像什么?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