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心始发地匠心铸魂!黄浦区教育工会打造“劳模精神进校园”黄浦育人模式

在初心始发地匠心铸魂!黄浦区教育工会打造“劳模精神进校园”黄浦育人模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2024-01-02 09:54

黄浦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劳模精神进校园”黄浦育人模式。

每周五下午,黄浦区蓬莱路二小的校园会变身“蓬莱小镇”,在这个为劳动教育创造的微型小社会里,学生自由择业、快乐劳动,学校还邀请劳模参与小镇课程,开设劳模讲堂、劳模书架,让学生领略劳模风采,领悟劳动伟大;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将校训“和乐”理念延伸至劳动教育,致力于培养“快乐、专注”的工匠品格,学校特聘全国劳模陶依嘉、吴尔愉等组建“劳模讲师团”,让学生在德技并修中体会知行合一,而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一批劳模名师、少年工匠和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


黄浦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劳模精神进校园”黄浦育人模式。区教育工会配合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结合教、学、做,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赋能黄浦教育综合改革:邀请劳模工匠上讲台,与劳模共同研课,打造“大思政课”双师制课堂;创建劳模工匠智库,为中小学开展“劳模进校园”提供菜单式服务,创设“红色微游学”“石库门建筑复原”等校外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


同时,工会用心用情讲好劳模故事,选树了一批以吴蓉瑾为代表的教书育人楷模,以劳模工匠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促进“大先生”不断涌现。


黄浦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区教育工会主席严奕说,黄浦是党的诞生地所在区,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工人阶级的重要发祥地。一直以来,区教育工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综合课程、主题教育、社会服务、场馆学习等不同方式探索劳动新形态,构建劳动新课程,赋予劳动新内涵,打造劳动新载体,创设劳动新情境,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创造精神,让榜样的力量推动黄浦教育文化品位、育人品质和特色品牌整体提升,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在黄浦形成生动实践。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初心始发地践行劳动教育,涵养高尚师德,锻造时代新人,通过丰富创新的实践活动,实现劳模工匠精神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严奕表示。


上海市劳模、永安百货总督导倪伟为学生讲述绮云阁的故事。


讲好劳模故事 厚植师德文化


害怕英语朗诵的小陆在老师和英语软件的点拨下,刻苦练习,在英语朗诵比赛上大放异彩;讨厌跑步的“小胖”在体育老师和云手表的帮助下,爱上了运动……劳模宣传微电影《只有云知道》讲述了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云朵妈妈”吴蓉瑾在全国率先开设“云课堂”,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数据驱动因材施教的故事。该片获得2022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身边的好教师微电影银奖。


教育的本质是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德师风建设亦然。近年来,黄浦区教育工会以创新的形式和载体将崇尚师德师风与弘扬劳模精神有机融合,通过制作劳模微电影、“劳模开讲啦”微课等方式,以真人、真事、真话、真情,树立可感、可触、可见的身边榜样,讲好劳模故事,展现劳模风采,打造师德楷模,建立符合新时代劳模文化育人教学工作特点的师德评价标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


在区教育工会的选树培育下,近5年来,共有26位教师获得省部级劳模、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工匠等荣誉称号。其中,吴蓉瑾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区教育工会以她为榜样,积极组织劳模巡回宣讲,在全区掀起学习时代楷模、弘扬劳模精神的热潮。


区教育工会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把尚德摆在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首位,在教师节、新教师入职等节点,开展教师入职宣誓和师德承诺制度,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在初心之地开启从教之路,如今已成为上海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第一课,而这正是2012年由黄浦区教育工会开创的。从那年开始,黄浦区教育工会每年在中共一大会址举办新教师入师入会仪式,劳模领誓,新师庄严宣誓,成为黄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教师信仰根基的特色品牌。2018年起,这一仪式升级为全市新教师的入师入会仪式,而作为承办方的黄浦区教育工会,更将其视为提高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认识、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的重要一课。


“时代楷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作《赓续初心育新人》先进事迹报告。


传承师者匠心 培育劳模名师


位于老城厢的上海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曾诞生袁瑢、杨荣等劳模名师,经百年文化积淀形成了“严、实、细、活、深”的教学特色,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又在杨妍等中青年教师身上传承发扬。2020年杨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后,加速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百年名校就此“智慧”转身。


“工作室创新学习载体,探索信息环境下课堂转型的可行路径,以项目学习撬动学习方式变革,提升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实’‘细’的传统得以传承,也赋予‘活’与‘深’新的意义。”副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杨妍说,接过老劳模的教学棒,团队启动“新时代未来教师培养研究”课题,为成员搭建成长历练的平台,他们在承担各项重大教改项目中快速成长,呈现“劳模领航、群雁齐飞”的榜样效应。


师以匠心度年华,春风化雨润新苗。从袁瑢、高润华、黄静华、杨荣到杨妍、吴蓉瑾、吴闻蕾、阮毅,一代代黄浦劳模名师,在传承师者匠心的同时创新发展,共同擎画出黄浦区教书育人楷模的宏大群像:格致中学名誉校长高润华开办劳模爱心学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私为贫困生送教;尚文中学语文教师黄静华以“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情感启迪学生的良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探索德育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思南路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吴闻蕾将“为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作为追求,坚持“科学、适切、有效”的教育理念并取得丰硕成果;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影视后期制作专业教师阮毅先后八次带领学生参加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次都斩获金牌,2009年创办“米印学生创意工作室”至今培养了100多名影视后期制作人才……


匠心传承,青蓝同辉。如何让青年教师继承劳模衣钵,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近年来,黄浦区教育工会充分利用青教赛、名师工作室等资源与平台,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会不断选送优秀“青椒”参加市爱岗敬业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代训,通过选拔、打磨、展示、反思,磨砺教学技艺,近5年获得2个特等奖、7个一等奖的佳绩,工会以此为契机,继续选树了2位市工匠、5位区工匠;积极搭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沈红旗劳模工作室被授予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聚力创新教育 打造劳动品牌


在向明中学浦江校区,有一块今年新开辟的智慧云农场,它由入口展示授课区、菌菇培养区、立体营养液栽培区、鱼菜共生区、数字化梯田区组成,每个区域配有可操控触摸大屏、空气传感器、自动浇灌系统等。云农场由学校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建而成,还邀请航天育种的劳模专家参与开设体验课程、研究课程、跨学科创新课程,让学生从劳动中汲养,在劳动中创造。


云农场是黄浦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黄浦区教育工会联手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打造都市劳动教育品牌,助推校园劳动文化创新,形成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黄浦模式”。双方围绕“会选择、能应用、善协同、求创新”的培养目标,邀请社区场馆、科研院所的劳模工匠推出“深海科技探秘之旅”“都市生态角”“梦想改造家”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发了数字传媒、工程结构、创意设计、智能控制、传统工艺五大主题的52门课程。


“工会坚持用好劳模工匠资源开展劳动创造、科学发明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造,激发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的学习热情,培育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严奕表示,今后将不断开发受学生欢迎、体现都市劳动教育特质、提高学生新时代劳动素养的课程,推出诸如“财商课堂”“劳动思政”等项目,建设“南京路步行街”“一江一河”沿岸滨水地区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具有黄浦特点、海派特色、都市特征的现代劳动教育新范式。


向明中学智慧云农场

大同中学学生在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制作立体圆雕


头图为全国劳模、上海航空公司客舱特聘专家吴尔愉为蓬莱路二小学生介绍客舱服务礼仪。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