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博还是择业?面临硕士毕业,迷茫的林诚(化名)向导师陈佳求教,陈教授却带他跑到一家医院,认识了地中海贫血症患儿、10岁的慧慧(化名)。从那刻起,林诚的内心有了变化……数年后,陈佳团队研发的基因编辑新技术应用到临床,让女孩摆脱了输血依赖,实现“一次治疗,终生治愈”。当看到慧慧在赛场上奔跑踢球时,林诚会心一笑合上笔记本,鼠标箭头停在博士毕业论文的句号上……
2024年“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身边的好教师微电影《生命的可能》,是上海科技大学工会最新拍摄的短视频,它讲述了生命学院教授陈佳扎根教学一线、带领学生投身科研临床转化项目的故事,而这只是上科大教师团队的一个缩影。
校工会副主席孙丽炜说,工会配合学校打造师生一起成长的共同体,让每一位师生匠心筑梦、梦想成真。“我们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通过微电影等生动多元的方式选树师德楷模,形成榜样效应。”在先进的示范引领下,“严谨治学、矢志原创、服务国家”的科研精神,“品格学识大爱兼具、科研育人服务并进”的教师风范,“精益求精、专注专业、服务奉献”的员工品格在校园蔚然成风。
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区的上科大,带有天然的科创烙印。2013年建校至今,它在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布局学科重点建设方向,建校九年就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影响力逐年提升。
“上科大高速成长的动力来自‘人才’,我们的教授大多是处于‘爬坡’期的年轻人,300多位常任教授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其中约三分之一入选国家或上海市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工会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成才平台,营造建功立业的良好生态。同时,工会服务紧扣教职工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聚焦‘小而美’,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让教师得以轻装上阵,潜心教书育人,冲刺学术高峰。”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江舸说。
年轻教授扎根科创热土
今年1月,陈佳教授团队开发的基因编辑药物“CS-101”,成功治愈了一名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这是全球首次通过碱基编辑疗法治愈血红蛋白病患者。“上科大丰沃的土壤,让科研成果最终开花结果。”陈佳说,基因编辑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为了不被淘汰,需要持续的研发引擎。学校的科研氛围浓厚,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教授在一起交流,容易碰撞出火花。
十年前,陈佳回国到上科大担任教职。那时,大家都在研究“分子魔剪”,但始终无法突破基因编辑容易脱靶和非目的性突变的难题。“学校对研发、科创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用的大多是国内最领先的设备,如果需要高精尖仪器,还能向学校申请采购。”2019年,陈佳团队的“新型碱基编辑工具治疗遗传性疾病”项目参加了上科大创新创业大会并获奖,还获得投资人4000万元A轮融资。之后,在上科大技术转移办公室帮助下,正序生物公司创立,推动科研项目加速转化应用。
为何大批年轻教授争相投身这片科创热土,向下扎根、向阳生长?“产、学、研融合是培育学科生长点、打造人才成长发展土壤的关键。”生命学院执行院长罗振革认为,苗再好,如果水土不服,也长不大。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不少教授看重的不是薪酬待遇,而是发展潜力,是学校提供的创新机制、科研平台、可持续资源、发展机会,以及浓厚的学术和育人氛围。“大量优秀的人在一起,能彼此吸引,互相激发,形成正循环。”
据了解,学校开展以常任教授制度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通过专业领域国际同行评价的方式,对每位教师给出相对准确、合理的结论,聚焦教师的科研兴趣及科研方向,侧重影响力、原创性和战略视野的评价,这种长周期、国际评价的办法,有效保证了教师队伍的持续高水平,也吸引更多拔尖人才走进来。
陈佳教授和实验室同学在讨论课题。
聚焦德业兼修赋能岗位成才
夏日如火,上科大的实验室却在这个暑假火力全开,教师带队、学生参与,各个科研项目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暑假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教师基本都用来搞科研、备课,其他学院也一样,勤奋敬业已成为习惯。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自然形成努力上进的风气和正确的价值观。”罗振革说,在上科大,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弘扬高尚师德,是最重要的工作。黄大年精神需要教师既勤勉踏实又勇于担当,既敢为人先又淡泊名利,既鼓励学术自由又重视学术规范。2023年,生命学院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在生命学院,每位新入职老师都要上好师德培训“第一课”,还将《科学伦理规范》纳入学生必修课,由罗振革亲自授课,在教与学中,培养师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每月的教师沙龙,是学术交流会更是师德传承课。由两位教授分享实验进展,大家头脑风暴,对新教师的课题提出建议,为进入中期考核的老师把好学术关,还会请外来专家传经送道,避免闭门造车。
这样的沙龙,在上科大更为隆重。每年,校工会都会协助学校举办两场教授大会,它已经成为传统又经典的师德教育课。会上,新入职教师做自我介绍,新晋升教授分享奋斗故事……教育引导教师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不断提升教师素养。“重品行、重育人、重学问、重能力、重公认,上科大创新提出的新理念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学术前沿、担当国家创新重任、坚守学生培养一线的优秀科学家、创新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和教学名师。”江舸说。
为了助力学校厚植“引育留用”沃土,打造人才“聚集地”,校工会积极选树典型,打造匠心师者群像,涌现出以“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刘志杰为代表的师德楷模和一批先进集体。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大科学中心先后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iHuman研究所研究员华甜刚过而立之年,多次在国际顶刊发表科研成果。博士一毕业,她便被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她说,在这里,科研人员不用花时间琢磨职称评定,只管脚踏实地做研究。
工会助力学校营造“明德格物、开放包容、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这种文化气质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涵养了师生精气神,让教师可以不辞辛劳、不计名利、不惧艰难,勇担国家创新任务,甘当学生良师益友,这也成为学校更深层、更持久的发展力量。
创新精准服务建设活力之家
2023年,在上科大建校十周年大会上,入校十年的教职工欣喜地收到了一份由校工会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定制的特别礼物——刻有自己名字和入校时间的银制校徽。他们激动不已,纷纷在朋友圈晒出校徽:“这个纪念品仪式感满满,太有意义了。校徽浓缩了青春和汗水,看到它,就有种浓浓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不止校徽,娘家人的巧思还落在了儿童Polo衫、冷水杯、棒球帽、双肩包上,她们定制了一批印有上科大LOGO的文创产品,在组织六一亲子游园会、夏送清凉活动时,送到教职工及其孩子手上,大家感受到身为上科大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孙丽炜说,学校和工会都还年轻,老师们更是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充满创新精神,工会工作要常做常新,引入更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活”的特色服务,按需定制,有求必应,满足个性化的多元需求,建好活力之家。依靠18个工会小组、23个工会小组长的群策群力,上科大的工字服务网络越织越密。
在双代会上,有教师提出“发放慰问品要考虑单身需求”,工会马上新增单身职工菜单;有教师希望工会多组织院所间的体育联谊赛,促进院所间合作交流,如今,工会举办的文体活动数量和丰富度显著提升,乒羽联盟、悦读社、瑜伽舞蹈社、赛艇社等17个社团办得有声有色,今年将举办第四届校运动会,凝聚力更强了;针对外籍教师入会难,工会发布英文版“会员服务指南”,开通线上入会通道,提升入会便捷度,目前外籍教师入会率达75%;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职工缓解压力;开设健康讲座,请专家为职工体检报告答疑解惑。
江舸表示,工会将继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让青年才俊的潜力竞相迸发,助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成长型的师资队伍,为建设研究型创新型高校而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上科大教职工积极参加校运动会。
上科大教职工赛艇队荣获2024长三角赛艇公开赛男子双人双桨B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