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主任田怀香:师道匠心,芬芳育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赵思宇 发布时间:2025-07-15 08:51

摘要: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田怀香在充满芬芳的道路上,​以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发展,用匠心培育英才。

“科研一定要对接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落地开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主任田怀香,将二十余载光阴倾注在香料香精研究领域。她心系民之所需、服务美好生活,将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反哺行业发展;她潜心育人、架桥铺路,带领学生将论文写在工厂车间、生产一线,用匠心诠释科教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她获得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荣誉,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今年5月,田怀香又荣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在这条充满芬芳的道路上,她奋斗的步履不停、热忱不减,努力让中国味道香飘世界,让科教薪火接续相传。


风味科学领域的“拓荒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不仅要营养健康,还要风味宜人。田怀香硕博阶段研究的正是“食品风味化学”,2005年从江南大学博士毕业后,入职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当时有很多同学去了知名企业,我的志向就是一心想进高校任教。”上应大的香料香精专业发展历程,几乎与产业的崛起同步。自20世纪60年代成立以来就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为香料香精、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输送了大批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香料有天然的、有从植物中提取的,也有化学合成的,还有新型的香料是天然微生物形成的。香料可分为食用方向、日用方向等。”田怀香致力于“通过‘香’让食品风味更加绿色天然,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如今人们饮食上注重减盐、减油、减糖,我们就可以通过‘香与味’让人口腹更满足。”



十多年前,国产奶酪刚刚起步,如何让风味更符合国人口味成为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田怀香毅然带领团队扎根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开展产香乳酸菌研究工作。“首先乳酸菌的菌属就有区别,有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产香性能也不同,分为酮香型、酯香型、焙烤风味等不同香型。”田怀香介绍,她带领团队把某些发酵食品当中比较典型的风味作为筛选对象,一个菌株的脱颖而出,要跑赢成百上千个“选手”,整个研究周期较长。“十年来,我们不间断地研究优秀菌株,总数量已经接近4000株了,还为它们申请专利授权并在专业机构里进行保藏。”谈及这些年的成果,她满是欣慰。


“看起来小小的一罐酸奶,其中的发酵剂曾长期依赖进口。”在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乳酸菌菌种及其发酵剂被视作乳业的“芯片”。不仅因为占据核心技术地位,还因为常常会被“卡脖子”。瞄准发酵剂的国产化,田怀香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她首创了功能性增香乳酸菌资源库,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增香乳酸菌发酵剂国产化生产,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凭此获得2021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食品学会杰出青年奖。“2020年左右,中国市场的奶酪以进口为主,如今国产份额已逆袭占到60%。”近年来,她还领衔建立了乳制品风味的精准调控机制,完善了乳制品感官质量控制体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妙可蓝多等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在2023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田怀香认为,产香菌株几乎可以在所有发酵食品里应用,未来要拓宽菌株范围,根据其性能实现更多复配组合,服务产业的定制化需求。


学生成才路上的“摆渡人”



教学上,田怀香对学生严管厚爱。开课前“起立”的规矩不能少,不能开小差看手机,该有的教学资料、本、笔都要带齐,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己的尊重。“我主张教学不能是强压式,要靠课程内容吸引学生。”她主讲的《风味化学》课程,采用“四维联动”教学法,通过融入科研成果案例、产学研项目实战、建立创新实验室、师生共创课题,让学生在应用与实践中融会贯通。这门课不仅入选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更成为学生们口口相传的“宝藏课”。学生评价“课堂上,田老师教会我们用科学家的严谨去追寻美食的真谛”。


今年,上海五所市属高校启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上应大成为其中一员。田怀香作为香料香精化妆学部主任,当仁不让地探索创新推动产教融合改革。她带着行业前沿案例和研发项目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线完成毕业设计,将行业资源注入人才培养。她还谋划着让专业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联合担任专业双组长,任课老师和车间主任担任课程双组长。不仅如此,“我的课题组从最初的3位教师,发展到现在有10位专业教师加盟,吸收了60多位研究生,他们有的做菌株筛选实验、有的做乳制品风味提升、有的对接企业需求,通过课题项目攻关,大家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和聚焦,团队迅速成长”。


“田老师,您不仅是我的导师,更是我人生的灯塔。”已成长为知名食品企业研发骨干的李凤华总是心怀感恩。这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女孩至今记得,田怀香将她带进实验室,手把手教她操作精密仪器,深夜改论文时在页边写下“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的批注。当李凤华以三篇SCI论文斩获国家奖学金时,她在致谢里写道:“妈妈早逝,田老师既像妈妈,也像姐姐,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这些年,田怀香培养的“科研雏鹰”不胜枚举,有的捧回国家奖学金,有的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有的从险些退学蜕变为行业精英……


加速学科发展的“领头雁”


“工作上从不拈轻怕重,面对组织安排总是勇挑重担。”“她就像个小火炉一样,燃烧着自己,带给别人光和热。”很多同事这样评价田怀香。从教学科研岗位到兼任管理岗位,意味着很多工作都是在8小时之外“追赶”出来的。


田怀香经常下班后留在办公室一边泡面充饥、一边撰写项目书。怀二胎孕反最剧烈时,她强忍高龄不适,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在大手术后卧床期间,仍抱着电脑坚持工作。谈及因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陪伴时,一向能干要强的她不免眼泛泪光。“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的不懈努力也催生出累累硕果:主持14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110篇SCI论文,获2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实实在在服务了光明乳业、妙可蓝多、雀巢等20余家龙头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担任校人事处处长期间,田怀香向学校建议推行“校聘教授副教授”制度,为青年教师开辟快速成长晋升通道。“人事处就是要给老师们搭梯子、架桥梁。要考虑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吸引帮助更多优秀教师人才!”该举措实施三年来,为学校资助培育了21位校聘教授、85位校聘副教授。


如今作为香化学部带头人,她将人才引领发展写入工作首要任务,举办学部优秀青年人才班,成立香料香精行业校友会,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学科交叉、推进产学研融合,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部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涌现上海市东方学者、科技启明星等11位省部级人才。“我们进一步梳理规划学科方向,以更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凝练出芳香物质与功效、风味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食用香精和风味化学、日化香精与化妆品等热门方向。”田怀香补充道,学部还管理运营着两个直属单位——上海香料研究所和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未来,还要尽力擦亮这一老一新两个品牌,让其与教学和科研更好地融合,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助力。


责任编辑:赵思宇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