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14.8%的青少年有抑郁风险?全国人大代表吴焕淦:推进中医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4-03-07 16:49

摘要: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怎么保障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次两会上,来自医疗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吴焕淦提出:推进中医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校园心理健康与中医药融汇,更好地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吴焕淦指出,中医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干预心理健康方面自古就有一系列的理念和方法。“中药、针灸等医疗干预可对失眠、抑郁、焦虑等具有疗效。但是,当前学生心理干预体系是以学校心理教育与筛查为主,校外医疗机构心理干预为辅。中医药在学生心理干预体系中的参与度不足。”此外,他也注意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度不足,中医心理学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


为此,他建议促进中医药参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体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促进中医药力量参与校内外学生心理干预。”他提出,在校内建议纳入中医体质筛查气郁质等情绪相关体质;通过体育课程普及传统保健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心身调节技能。在校外,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学生心理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少儿心身专病门诊,鼓励开展临床专病建设。


吴焕淦还强调,“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也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加强相关讲师的中医心身素养培训;鼓励通过纪录片、课堂讲授、教学活动等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中医药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底蕴,普及中医心身知识及传统养生理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中医中与情绪疏解有关的概念与方法。”他表示。


针对目前中医心理学科人才不足的现状,吴焕淦认为可通过推进相关学科建设,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推进现代心身问题的解决。“我建议促进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与中医药学科的融合性研究,推进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教材建设。同时,促进中医药与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科的人才交流。”他说。


头图为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