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沿岸文化场所像漂亮的盒子,但里面是不是有珠子?人大代表陈丹燕:还不太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01-16 17:33

摘要: 1月16日下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

“我做过不少调研,我自己的感受,‘一江一河’现在建成了,就好像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盒子,但里面是不是有珠子?我觉得还不太够。”1月16日下午,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聚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深化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专题审议上,市人大代表陈丹燕说,文化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需要多年滋养,需要系统性建设。


陈丹燕说,“一江一河”目前沿江沿河美术馆、文化场所地段是不少。但有两个分裂的地方,一个是很同质化,美术馆的房子都很好,大部分是历史建筑,但里面的展览很难说非常有特点,至少不是那么有地域的特点。“比如在杨浦滨江的展览,很可能跟徐汇滨江的展览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两个滨江的历史和气质是非常不同的。”


陈丹燕认为,应该把这些文化场馆聚集在一起,形成更漂亮的大型展览场地,但由于各区的分散管理,没能聚集在一起。她说,我在杨浦滨江做过整整两年的调研,杨浦滨江有一大片的工业遗存,非常漂亮的古典工业的房子,比如像上海自来水厂、上海电厂,苏州河上还有比较早的面粉厂,这些都应该串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上海工业遗存的博物馆展示。“就像世博会浦东、浦西两岸不同的展示,这个对城市面貌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陈丹燕说。


在专题审议上,陈丹燕说,上海是一个水岸城市,有漫长的公共空间,这非常来之不易,这对城市的发展来讲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所以她认为,“一江一河”的上海精神和文化展示,会变成我们这个城市将来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文化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文化是很多年养成的,它虽然不那么紧要,但它应该开始得很早。所以我希望市政府和人大都能够认识到‘一江一河’的重要性,尽早的开始谋划建设,这需要一个系统性建设的。”


头图为专题审议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