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近年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陪诊服务应运而生。然而,由于这一新兴行业缺乏服务标准、培训体系和有效监管,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在这次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孙慧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陪诊师培训规范管理》的建议。
“从目前的现状看,市场上陪诊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专业陪诊公司、第三方服务平台以及个人陪诊师等,行业入门门槛较低。”孙慧指出,一个合格的陪诊师除了掌握基本的陪诊服务流程,还需要具备医学常识、护理知识、法律知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知识,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不完整,培训内容的实操部分也不足。
并且,由于“陪诊职业”未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缺乏人社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市面上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五花八门,缺乏权威性和认可度。陪诊培训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培训市场较为混乱,学员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对此,她建议规范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根据陪诊师的岗位需求,主管部门牵头,由行业协会、高校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大纲,明确重点内容,内容兼顾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如陪诊服务流程、医疗就诊流程、陪诊护理要点、患者沟通技巧与心理支持、陪诊风险防范等,并设置实践操作课程,通过模拟陪诊场景、实地实习等方式,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陪诊技能,使陪诊师能够在服务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发布陪诊师培训的行业标准。
她提出,要推动建立统一的陪诊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保证书的权威性和认可度。由主管部门明确陪诊师培训机构的资质标准,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场地等方面的要求,并建立考培分离制度,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由行业协会或相关高校负责考核。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陪诊师培训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培训内容、收费标准、广告宣传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