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最小7月龄被治愈!“哨点”医院“掌门人”,打响宝贝战“疫”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明敏 发布时间:2020-03-06 13:43

摘要: 在“掌门人”黄国英院长率领下,复旦儿科成功救治并精心照护11名新冠肺炎患儿,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及院内零传播。

【名医聚焦 】


黄国英,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儿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办公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儿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华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要课题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或教学成果奖6项。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优秀院长、中国儿科医师奖、上海市政府质量市长奖等荣誉。



【名医风采】


复旦儿科医院 ,是国家级新发、再发传染病哨点医院。此次新冠肺炎突发,复旦儿科作为全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患儿的定点医院,在“掌门人”黄国英院长的率领下,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救治患儿的重任。他们以白衣天使的职责和情怀,全力以赴守护患儿的生命。从1月19日最早收治第一名患儿,到成功救治最小7月龄婴儿,收治的11名确诊患儿,在复旦儿科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和精心呵护下,病情均得以有效遏制,目前已有7名患儿成功治愈出院。此外,累计留观排除了58例疑似新冠肺炎患儿。同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和院内零传播。



竭尽所能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


1962年出生的黄国英,从福建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1991年进入复旦儿科医院后,一心一意专注于儿科医学事业,一干就是30年。2000年起担任副院长、2007年出任院长,黄国英亲历了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救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打响,复旦儿科严阵以待,迅即启动危机管理响应机制,启动院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院长和党委书记担任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医院应急保障流程与应急预案,确保医疗诊疗设施配备充足到位,为全力救治新冠患儿提供硬件保证;制定全院院感防控要求及防控措施。在黄国英院长的率领下,一支“拉得出、能战斗”的儿科医护队伍,第一时间全面进入战斗状态。


而作为一院之长的黄国英,最牵肠挂肚的事情除了全力救治患儿外,便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为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竭尽所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用防护用品需求激增,供需矛盾突出,对于防护用品“青黄不接”的现状,黄国英心急如焚。感染科的40余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冒着生命危险救治患儿,确保他们零感染是当务之急。为了让一线医护人员毫无顾虑地投入救治,黄院长可谓费尽心机。他及时组织医院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应急设备及应急物资处理预案,迅速将全院物资归口到工作小组统一调配,优先保障防疫一线防控物资的供应,同时制定应急设备紧急采购流程、应急医疗设备调配制度和医疗设备保障制度。对于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及护目镜等紧缺的医用物资,黄国英亲自上阵,一方面通过卫健委统一协调,结合不同岗位防护要求,分层合理使用;另一方面,广泛争取社会捐赠医用防护物资,做到防护物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分级分类发放、规范使用,合理配置。通过多方积极筹措,原本紧缺的医用防护用品有了比较充裕的储备,为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提供了必备的物资保障。


与此同时,院领导还对防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关心关爱,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首先配备医护力量,合理排班和轮岗,避免一线人员疲劳工作。同时,改善一线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伙食,专门开辟病房休息区,让一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时间。同时注重精神抚慰,成立疫情“心理关怀与支持”工作组,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干预。


成功救治精心照护每一例新冠肺炎患儿


1月21日,儿科医院确诊了本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儿。这名7岁患儿是在1月19日晚上作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入住儿科医院的。在这之前,复旦儿科对收治新冠肺炎患儿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黄国英多次到现场部署发热门诊区域,开辟新冠肺炎专门区域通道,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医护资源的配置,开设负压隔离病房,第一时间从硬件上保证了新冠患儿的有序救治。


刚入院时,小男孩哭天喊地,医护人员充当了医生和妈妈的角色,除了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外,还想方设法安抚患儿的情绪,给予孩子母亲般的抚慰。第三天,患儿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


这名第一例确诊的患儿,在隔离病房待了整整20天。出院的当天,全市第一例确诊患者、已治愈出院的父亲亲自到儿科医院接儿子回家,一家三口在儿科医院团圆了。他们相拥而泣,感谢复旦儿科、感谢天使妈妈对孩子的成功救治和精心照护。


儿科医院成功救治的最小患儿出生仅7个月,经过17天的精心救治,女婴转危为安。终于平安回家了,黄国英院长难掩喜悦之情,守候在楼下,情不自禁地抱了抱可爱的小女孩,并送上了祝福的小礼物。早早赶来接女儿回家的母亲,一手接过分离了17天的骨肉,看着养胖了的女儿,妈妈喜极而泣,一个劲地感谢儿科医护的天使之爱。


令黄院长颇感欣慰的是,复旦儿科收治的11名新冠肺炎患儿,在医院细心治疗和精心照护下,病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无一例发展为重症病例,目前已有7人治愈出院。


在与家人隔绝的日子里,是白衣天使妈妈给予患儿无微不至的关爱,抚慰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决不放弃任何一名急危重症患儿


疫情当前,复旦儿科人依然坚守儿童急危重症的生命防线。复旦儿科医院是上海市唯一儿童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抗击疫情是医院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急危重症患儿依然能得到及时救治。


黄国英院长指挥若定:“守护生命是医生的天职,什么都可以等,唯有生命不可以等。没有什么比抢救生命更有意义了!” 疫情当前,必须全力以赴救治,其他危急患者的生命一刻也不能耽误。为此,他要求复旦儿科的各个专科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制定周密的医疗工作方案,按照分类分时分区的原则有序地开展急诊和危急重症患儿的救治。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生死营救展开了。复旦儿科与复旦中山两家医院数十位医务人员携手心脏移植,让一颗全新的心脏在12岁的小均体内跳动,这位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儿濒临夭折的小生命终于起死回生。


2月19日上午,一个生锈的二极管从灿灿的气管中被取出。复旦儿科急诊专家组为孩子施行手术,化险为夷。


创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国标准”

1519114463-1.jpg


黄国英是小儿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他的最大功德之一就是将临床诊断、治疗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公共卫生政策,造福于更多的患儿。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黄国英团队2010年承担上海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等重要课题,通过历时8年的研究,创建并推广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案,为早期发现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危及生命的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准确、无创、简便、经济的科学方法。


2016年,上海市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纳入全市常规新生儿筛查项目,并建立了国际领先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评估体系,目前筛查率已经达到99.27%,400多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通过“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有效诊治,挽救了幼小的生命。


2018年,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出台《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工作方案》,将先天性心脏病纳入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谱,作为常规筛查项目,目前已经在全国28个省实施,项目实施单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接近90%,成千上万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生命早期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切为了孩子。当了30年儿科医生的黄国英感叹道:医生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总是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一己之专长帮到别人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下辈子还当医生,并且还当儿科医生。因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拯救患儿生命,呵护儿童健康,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责任编辑:孙明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孩子个子不高,可使用生长激素吗?...

多补充叶黄素,能控制儿童青少年的...

【大咖说健康】早发现治愈率高达9...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