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瑞雪:小儿骨科唯一女博导36载侠骨柔情,成无数患儿主心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明敏 发布时间:2020-03-27 10:43

摘要: 马瑞雪在小儿髋脱位、马蹄内翻足畸形临床矫治造诣精深。数以万计患儿,在她妙手施治下,像正常孩子一样回归社会。

名医聚焦

马瑞雪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原主任。从事小儿骨科36年,是我国小儿骨科领域公认的学术权威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小儿骨科专业女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余名。

曾担任全国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SICOT中国上海分会小儿骨科组长等多项国内外学术职务,培养的研究生也有全国小儿骨科领域的佼佼者。

作为复旦大学重点引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她专注于髋关节发育异常、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畸形的临床矫治和基础研究,率领团队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在儿童髋关节发育异常进入到成人髋关节退行性变的相关研究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使得儿童髋关节疾患的早期筛查与诊治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培养科室团队在专科化建设、亚专业的发展上不断推进,跻身同行 “最具有潜力的小儿骨科中心”。


名医风采mmexport1585238235384-right.jpg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瑞雪在小儿骨科领域声誉卓著。她在小儿髋脱位、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矫治和基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数以万计的患儿,在她的妙手施治下,得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回归社会。为了钟爱的小儿骨科事业,马瑞雪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妙手回春,助残疾儿童回归正常人生600877073.jpg

1955年出生于大连的马瑞雪,赶上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年代,回城后工作于当地的中医医院,1977年年底在父亲的鼓励下参加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首届高考。由于小时候给值班的父亲送饭时,目睹了作为心内科医生的父亲口对口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那一幕的深深烙印和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敬畏,她选择了学医,并最终进入了和父亲当年就读的同一所医学高校——中国医科大学,从此开启了她的医学人生,也算是“子”承父业,本来要读医疗系,以期待接班,但却成了儿科学系的学生。

1982年年底毕业后留校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现在的盛京医院)小儿外科工作,1984年起从师于全国著名小儿骨科吉士俊教授,开启了小儿骨科医生的生涯。199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2次受国家教委公派到法国巴黎Trousseau医院和Rodert debre医院学习小儿骨科,期间也有幸到欧洲最大的综合性医院——Pitie-Salpetriere医院的成人骨科研修3个月,也是在那里认识了法国小儿骨科的先驱者Henri  BENSAHEL教授。这位教授将她引领到国际舞台,开阔了视野,并与国际同行有了很好的交流。

2004年,作为学科带头人,马瑞雪被引进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担任骨科主任。从此,她在小儿骨科更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尽情施展,为我国小儿骨科的飞速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切为了孩子,她非常重视临床医疗质量,希望国内小儿骨科与国际化接轨。参照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标准(她曾经在那里短期交流一个月),按照三甲医院的要求,制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不断改进,努力使科室医疗质量和水平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她们科室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所采用闭合复位的PDCA+SOP项目成为卫计委国家三甲医院、上海骨科质控项目的经典案例,成功率与国际水平相当。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下肢畸形,发病率千分之二左右,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断,若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就会造成儿童终身残疾。马瑞雪长期致力于这方面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并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这样的患儿,对这样的患儿治疗后的成功率达90%以上。

她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儿科医生,面对的是如花岁月的残疾儿童,深沉的人文关怀至关重要,而且每一个患儿的背后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在每一次手术前,她都会和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沟通,每一次手术后,她都必然会到床旁看望患儿、告知家属手术中的情况和以后的康复等注意事项。和蔼亲切又技能超群的她名声在外,全国各地的患儿纷沓而至,在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主任的13年间,她的日程表上没有八小时之外以及节假日,手机24小时待机,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挺身而出,让不幸患儿摆脱命运不公

在突发事件面前,她始终带领着骨科团队挺身而出、无私奉献。2005年,她与普外科专家共同完成沪上连体婴儿的分离手术。2005年给来自贵州的残疾女孩“跛小丫”罗敏进行多次手术,使她重返学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她主动要求赴前线尽一份力,但因年龄的限制,没有被批准。她舍小家、顾大家,派出了科室资深副教授和青年骨干前往救灾现场。同时科室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5月26日接诊第一个病儿到8月27日把最后一个病儿送还家乡的三个月里,她带领团队倾尽全力为8位地震中遭受重创的患儿进行了15次手术,使他们顺利恢复安返家园。

这段经历是马瑞雪从医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段,其中的小唐姑娘是她在接受采访中谈的最多的,小姑娘是在双小腿被压后发生了室筋膜综合征,当地医院第一时间进行切开减压,但在病房第一次给孩子换药时的所见仍然震惊了她,经历救治数十年的马主任也禁不住揪心掉泪,痛下决定:一定竭尽全力使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恢复,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为小姑娘做了7次手术,最终使她获得了双小腿的最大功能,同时在她住院期间还为她专门请了康复科的高鸿云主任为她亲自进行了心理疏导。去年,已当上幼儿园老师的小唐姑娘专程来到上海,由衷感谢她的“马奶奶”,这也是所有经她治疗过的孩子们对她的爱称。

马瑞雪告诉记者,小唐姑娘和另外3位大学毕业和正在读大学的汶川孩子至今仍然保持着和马奶奶的微信来往,前些日子小唐姑娘还把她弹奏钢琴的视频发来让奶奶欣赏,谈到此,马瑞雪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还致力于慈善事业,2010年,在徐汇区天使之翼基金的帮助下,使骨科肿瘤、畸形的患儿得到慈善手术。2011年复旦儿科承接上海市慈善总会的“蓝天下的至爱”活动,她随医疗队到新疆喀什义诊,带回残疾患儿,组织团队,顺利完成手术,让维族同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2017年,她募得每年50万的慈善基金三年,为下肢畸形患儿的救治提供帮助。患儿家属送上的牌匾“医德高尚、仁心仁术”,是马瑞雪医者生涯的真实写照。

从医38载,成为小儿骨科王国的学术权威,有着她辛勤的耕耘。和孩子们的亲密接触,她与孩子建立起了特殊的感情,患儿的哭闹声,在她的视听世界里就是一曲曲美妙的音乐之声,一时听不到还有“失落”感。马瑞雪用一生的坚守书写着医者的初心,用仁爱和技能,为残疾儿童摆脱命运的不公,打开人生的大门。

禅精竭虑善待每一位病儿,这是马瑞雪毕生的追求。

责任编辑:孙明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孩子个子不高,可使用生长激素吗?...

多补充叶黄素,能控制儿童青少年的...

【大咖说健康】早发现治愈率高达9...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