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院长史玉玲:她为银屑病患者带来“春天”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院长史玉玲:她为银屑病患者带来“春天”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弘 2023-05-19 10:53

27年来,史玉玲深耕学术、开拓创新,为银屑病患者重塑信心,让更多的病人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的市容管理部门一度为遍布城市各处的小广告头疼,并把这种难以清除、容易卷土重来的城市污垢称为“牛皮癣”;巧的是,就在同期,怀揣梦想的史玉玲走出大学校门来到医院皮肤科实习,把治疗俗称“牛皮癣”的银屑病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追求。近30年后,在一代代城市管理者的努力下,街头小广告已难以在上海立足;而同样巧的是,在以史玉玲教授为代表的皮肤病专家的努力下,银屑病的治疗也迎来了曙光,随着生物制剂等治疗手段被广泛使用,银屑病患者,特别是重症银屑病患者的春天终于来了。


火眼金睛及时确诊病情


时间回溯到1996年,史玉玲作为优秀毕业生进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工作。在许多人看来,皮肤科并不是个好去处,实习的时候,一些同学见了病人浑身的溃破、皮疹、脓水,闻到患者身上难闻的异味,避之不及,但这却是史玉玲心仪已久的专业。“实习时我遇到了一些很好的老师,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患者得的是什么病,我也希望有这样一双‘火眼金睛’,在数千种皮肤疾病中,拨开谜团,找出真相,为病人解除痛苦。”这份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朴素愿望让史玉玲做出职业选择,并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攻读博士期间,史玉玲跟随国内著名皮肤病学专家顾军教授,将研究银屑病作为亚专业方向。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常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史玉玲将这一难治性疾病作为自己的专业,下决心挑战难题,为患者解除病痛。说来也巧,10月29日是“世界银屑病日”,同时也是史玉玲的生日,她常开玩笑说道:“也许我注定了就要与银屑病打一辈子交道。”


医生准确、及时的诊断对皮肤病患者至关重要。很多伪装极好、不露声色的症状,都能被史玉玲一眼识破。“几乎每次门诊,我都能发现隐藏的银屑病患者,”史玉玲说,“去年我在门诊遇到一位30多岁的病人,他手指甲、脚趾甲全部损毁,辗转各地医院始终被误诊为灰指甲。”病情未能被准确识别,治疗效果自然无从谈起,原本有着良好工作、幸福家庭的年轻人因为多年病痛几乎跌入人生谷底,甚至因为抑郁而躲避出门。史玉玲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专科检查,在患者的耳朵和头皮上发现了隐匿的银屑病症状,最终确诊为银屑病。通过合理治疗后,患者身上的皮疹很快消退,症状也随之改善,重获新生。


“银屑病的诊断需要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也许确切的证据就藏在我们没有注意的地方。”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是史玉玲一贯的行医风格,但也令她更加忙碌,她笑着说:“我的学生和我开玩笑说,老师,你看病很慢,门诊常常到中午12点还没结束,他们也跟着我挨饿。我说,对待病人要感同身受,只有体会病人的焦虑、痛苦,医生才会更有耐心和爱心。”


坚持求索让科研回馈临床


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史玉玲也有困惑的时候,也曾为银屑病治疗手段的匮乏而难过。“以前有人笑我们皮肤科医生有三素,激素、维生素、抗生素。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从侧面反映了皮肤科疾病治疗手段的匮乏。究其原因,还是对疾病的机制认识不足。”


为了探索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史玉玲在做好日常临床诊疗的同时,也在科研工作中不断探索。皮肤病的发病与免疫学息息相关, 2011年,人到中年的史玉玲远赴美国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致力于“皮肤与免疫学研究”。这是一段几乎没有休息、天天在实验室忙碌到半夜的日子,史玉玲回忆道:“那两年的求学生活确实很辛苦,由于睡眠不足,我经常早上开车去实验室的路上都会睡着,不得不掐自己胳膊以保持清醒。”也正是这段经历造就了她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精神,使得史玉玲的科研能力迅速成长。


回国后,史玉玲怀揣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初心,带着在临床工作中产生的困惑,潜心于科研工作探寻答案,并进一步回馈到临床中去,从临床诊疗到基础研究,让“始于临床,回馈于临床”成为现实。2018年4月,史玉玲牵头整合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厦门大学等高校的优质资源,成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银屑病研究所。自研究所成立以来,史玉玲在银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银屑病患者的健康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团队牵头和参与了多项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制定,推动和制定了个体化的银屑病临床治疗策略,提高了银屑病治疗的疗效,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真正做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造福患者。


重任在肩救治更多患者


史玉玲教授作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的学术带头人,十余年来,将科室引领至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高度。2019年,史玉玲调任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担任医疗副院长。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以皮肤病、性病为主要诊疗特色的公立三级专科医院,2020年初医院成为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也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走上更广阔的舞台,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科主任到副院长,她用最快的速度适应了岗位和身份的转变。史玉玲非常重视皮肤病专科的“中心化建设”,她自豪地说:“中心化建设强调的是学科之间的融合,比如银屑病诊疗中心是皮肤内科、中医皮肤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合作的成果,中心化建设完成之后,能根据不同的需求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加上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的良好发展趋势,我觉得,银屑病患者的春天已经到了。”


史玉玲的工作不仅局限在医院内,她同时担任着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的总干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国际和亚洲银屑病协会理事等重要职务。除了临床及科研工作之外,史玉玲还在不断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传授给更多的医生。史玉玲多次表示,许多基层医生对银屑病认识不足,缺乏诊疗规范,乱诊乱治现象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近年来,她一方面带领团队致力于银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深耕学术、开拓创新,在皮肤病学领域大步前行,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临床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史玉玲持续组织线上及线下培训,让基层一线医生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及诊疗理念,把包括银屑病等在内的难以根治的皮肤病做好慢病管理,让更多患者接受规范化的诊疗。此外,史玉玲针对当前“不少银屑病患者病急乱投医、滥用药”的现状,坚持科普宣传教育,同时建立了银屑病患者沟通群,在繁忙工作的间隙,为每一位患者答疑解惑,搭建银屑病病友沟通交流平台,为银屑病患者重塑信心。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27年的从医路上,史玉玲从未忘记初心,治病救人,让更多的病人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是她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饶茗柯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