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喷嚏就骨折?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

打个喷嚏就骨折?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疾控 2024-01-24 20:14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本质是骨量减少、骨质下降。

刘奶奶最近腰部剧痛不已,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腰椎骨折了。刘奶奶思前想后,也只想到腰痛是在突然打了一个喷嚏后开始的。



省流版


1. 骨质疏松症的本质是骨量减少、骨质下降,表现为疼痛、骨折、变矮、驼背、呼吸功能下降等。


2. 年龄较大、女性、体重过低、有遗传和家族史的人群,以及营养状况差、吸烟饮酒以及大量饮用咖啡、长期缺乏运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


3. 为预防骨质疏松,应摄入适宜的钙和维生素D、保证适量运动和充足的光照、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本质是骨量减少、骨质下降。


人到中年,有这些表现可能是骨质疏松了


疼痛


这是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痛甚至全身骨骼痛。坐位时疼痛减轻,站立时做类似伸懒腰的后伸动作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疼痛加重。


骨折


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特有的表现,轻微的外力或简单的日常活动就能造成骨折。例如,在站立高度甚至低于此高度时不慎滑倒而造成骨折,咳嗽后或夜间睡觉翻身时发生肋骨骨折。甚至有些老年人转身姿势不对,虽然没摔倒,也有可能造成髋部骨折。


变矮、驼背


由于脊椎负荷不断加重,胸椎、腰椎压缩变形,疼痛症状出现后不久,患者的身高逐渐变矮并出现驼背的情况,一般来说,椎体缩短2mm,身高会下降3-6cm。


呼吸功能下降


由于胸、腰锥体的压缩变形,导致胸廓发生畸形,肺活量下降,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骨质疏松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


自身因素


年龄:一般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开始下降,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风险升高。


性别: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高于男性。全球约有2亿人罹患该病,其中80%为绝经后妇女。在我国,约有7000-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 : 6。


体重:体重过低,特别是体重指数(BMI)≤19kg/m2的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种族: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白种人最高,黑种人最低,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


遗传和家族史:研究发现,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家族史的人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较高,髋部骨折的家族聚集性最为明显。


性激素不足:雌激素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增高。女性绝经或者卵巢切除后更应提高警惕。


外界因素


营养状况差或营养不均衡:钙质、维生素D、蛋白质摄入不均衡,摄入纤维素含量过高的食物,这些都会影响人体内钙含量,加速骨质流失。


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吸烟、饮酒以及大量饮用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会影响钙的吸收。


长期缺乏运动或长期卧床:会使骨骼和成骨细胞收到的机械刺激减弱,进而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量下降,诱发骨质疏松。


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的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甲亢、骨软化症、抑郁症等疾病都会干扰骨代谢。


药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药物会使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4个预防骨质疏松小锦囊


骨质疏松症治疗收效很慢,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


1. 摄入适宜的钙和维生素D


老年人的日常饮食应注重钙、磷及蛋白质的摄入,如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每天300-400ml的牛奶或等量奶制品等。维生素D可以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和钙剂配合补充。


2. 适量运动和充足的光照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和骨骼的耐力且能预防跌倒,老年人宜选择强度小的运动,如步行、健身操等。日照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能够弥补饮食摄入的不足。


3. 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


减少会促进钙流失物质的摄入,如戒烟限酒,减少饮用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


改善居住环境,预防跌倒。对居住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如在浴室墙上安装扶手杆、在厨房安装升降拉篮等。老年人应穿着宽松合适的衣服,选择合适的平跟防滑鞋,避免在湿滑不稳的路面行走。


4.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对于临近绝经或已经绝经的妇女、老年人群等骨质疏松的高风险人群,应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最后,疾控君提醒大家,如果有类似骨质疏松的症状出现,要尽早去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