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于口腔,终于肛门,途径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食物分解成营养小分子,并将营养物质吸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辨别消化系统的疑难疾病
炎症性肠病是发病在消化道的一种疾病,是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大类,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可出现肠腔狭窄或梗阻、肠穿孔、瘘管形成、腹腔脓肿等多种并发症,还可累及皮肤、关节、眼睛等胃肠道外器官。炎症性肠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克罗恩病国内发病率为0.71(0.33~1.23)/10万,溃疡性结肠炎国内发病率8.95(6.11~12.34)/10万。该病目前仍无法治愈,是消化系统的疑难疾病之一。
多学科诊治避免肠道致残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是国家卫生部消化系统疾病新药临床观察研究基地,设立同济大学医学院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被中华医学会授予首批炎症性肠病诊疗区域中心,参与制定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指南,领头制定了三部全球炎症性肠病诊疗指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心开放床位37张,配备电子胃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一系列先进医疗设备。过去15年里,累计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近2万人次,聚焦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断和临床转化研究,开展了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规范化诊治模式,发展了炎症性肠病多种生物免疫治疗、内镜下治疗、营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使大部分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实现了病情的缓解,返回到了工作和学习岗位,避免了肠道致残。
人文力量助力恢复社会功能
炎症性肠病好发于青壮年,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频繁住院,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疾病复发。鉴于此,上海十院爱必递-IBD患者俱乐部传递健康知识,种下希望种子。俱乐部围绕“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开展系列义诊、公益赠药、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专项活动,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宽一寸,病退一丈”“未来可期,加油少年”“60kg,努力加油”“过去安怡、当下安乐、未来安康”,活动中一张张精心制作的手牌写满患者的祝福,折射出人文力量的强大魅力。
“得了克罗恩,十院看得准;患了结肠炎,赶快来十院。”这不仅仅是患者对上海十院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的认可,更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全方位守护消化道健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