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吴登龙:医路探“泌”,传承仁心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吴登龙:医路探“泌”,传承仁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赵思宇 2024-09-06 09:10

从事泌尿外科诊疗工作30余年,上海市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吴登龙始终不忘医者初心,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我们泌尿外科十几名医生,2009年全年手术量只有800多台,还都是常规手术。”上海市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吴登龙,回想刚加入医院时的情景说道,在名院林立、强手如林的上海大医院当中,同济泌外的差距着实不小。如今,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一路追赶,在攻克疑难杂症方面做出诸多贡献,科研成果不断,年手术量升至5000台,现已成为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前列腺学组组长单位。


从事泌尿外科诊疗工作30余年,吴登龙始终不忘医者初心,以创新为驱动力,领衔建立中国首个尿道外科,对于复杂性尿道狭窄的诊治进行了大量创新和探索;针对极难治疗的尿瘘,创新改良修补术式,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损伤,提高了成功率;首创前列腺癌光声诊断系统,大幅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大力开展科普和义诊活动,努力让更多患者获益。他在2023年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科普管理一等奖、上海医务工匠等荣誉,今年,又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将爱与责任深植心中


人体的泌尿系统涉及范围很广,作为泌尿外科的医生,经常要对患者的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前列腺等进行检查,很多时候免不了有异味。对待患者不要有异样眼光,吴登龙常常跟身边带教的学生讲,医生的人文关怀往往就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以患者为中心,耐心沟通,真诚服务。


吴登龙幼年时,血吸虫病还没有被攻克,身边总有亲戚患病,就医很不方便。“医学的种子那个时候就在心里萌芽了。为亲人解除痛苦,成为从医的动力。”16岁高考填报志愿时,吴登龙写下了江西医学院。毕业后,他凭借优异成绩留在了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从医路上,遇到好的老师非常关键。”吴登龙说,很感谢医学上的领路人——当时医院的葛根主任是全国劳模,对病人的态度如亲人一般,耐心负责,深深影响着自己。此后,吴登龙考上上海医科大学,硕博连读五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当时的科主任金三宝如今已经九十多岁,医德高尚,对病人尽心尽力,对技术精益求精,让吴登龙十分敬佩。还有攻读硕士及博士期间的导师宋建达教授、张元芳教授,则引领吴登龙不断攀越医学科研创新的高峰。


2005年,吴登龙接诊了一例急诊病例,二十多岁的患者骨盆骨折、尿道外伤,患者此前因尿道狭窄做了二十几次手术,手术后尿道情况非常复杂。在导师的指导下,吴登龙创新性地利用新技术,以残留的前尿道代替后尿道,让患者实现了排尿自由。吴登龙还将这一案例总结发表在《欧洲泌尿外科》杂志,成为当期封面热点。“不仅能为患者解决难题,还能收获科研成果。”这让吴登龙深深体会到医学创新的力量。他思索总结,“做医生,服务是根本,责任是动力,要始终对患者抱有爱心;创新是灵魂,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科研创新服务患者需求


近些年,泌尿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速,迭代很快。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吴登龙始终关注、紧跟前沿技术的发展。因为泌尿外科很多手术都是经尿道的微创手术,医源性尿道狭窄及尿道瘘患者正在增多。临床上,对于各种瘘的修补,不仅是泌尿外科的难题,也让很多外科医生退避三舍,因为这类手术耗时耗力,成功率不高。业界难题成为吴登龙不断攻关的目标。“患者一旦发生了瘘,意味着要面对感染等一系列的问题,弄不好最后插上各种引流管,很痛苦,生活质量会变得很差。”



凭借多年经验积累,吴登龙对尿瘘手术和复杂性尿道狭窄的诊治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带领团队于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创建尿道外科,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术后的勃起及尿控功能。此外,他还十分擅长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手术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


“一些前列腺肿瘤切除后,侵犯了直肠容易造成直肠瘘,我们实践提出经肛门电切后进行膀胱直肠瘘修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吴登龙介绍,随着中老年泌尿系统的肿瘤发生率、检出率越来越高,其诊治和研究将是未来的热点。吴登龙带领团队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及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方面不懈努力,为了让前列腺癌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他首创前列腺癌光声诊断系统,与超声成像相比,该诊断系统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肿瘤结构信息。通过磁共振超声融合穿刺取样,同济医院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提高30%以上,更多的患者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


以往提及泌尿外科,很多人误以为是“男科”,其实女性泌尿系统的疾病也归属其中。一位20多岁的女孩,经过多次手术,腹部满是疤痕,漏尿的问题却依然没解决。她辗转多家医院后,找到了吴登龙。“一端连接着肠,一端是膀胱,还有一端通向体外,我们要在女孩身体‘三通’的地方补瘘,操作要求很高,缝合很困难。”吴登龙回忆道,当时通过微创的方法将瘘管切除并修补,一次性解决了患者长期以来的困扰。“这名患者经济困难,我们当时还通过人道援助、爱心捐款的方式帮她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此后,对于治疗女性宫颈癌术后阴道直肠瘘,吴登龙团队另辟蹊径,通过利用新材料、经阴道改良修补等方法,让大量宫颈癌放疗术后的尿瘘患者获益,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培养德技兼备的仁医


“吴老师不仅对病人耐心,教学也十分细致,如何消毒腹腔镜,如何使用输尿管镜,经常手把手指点我们。”学生围在一旁讨论,每次看吴老师做手术,情况跟上次差不多但又感觉手法有所不同。“上善若水,医生要如水般滋润患者,如水般温柔地对待患者。”吴登龙说水能给人启发,修炼医技如水一般。“手术台上,随机应变,要像水一样灵活。方法不是固定的,遇到阻塞就拐个弯,不断寻找新途径去改进,也许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吴登龙讲道,做好手术需要有悟性,该快的时候快,因为时间是生命,到关键之处比如有血管的地方,操作就要又慢又稳。


吴登龙非常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这些年,带出了十几位博士和十几位硕士。团队成员获得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杨帆计划、上海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普陀拔尖人才等荣誉;他带领团队近五年获得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Molecular Cell、European Urology等杂志发表4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等。如今的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已建设成为全国泌尿外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住培(泌尿外科方向)基地和上海市专培基地。


吴登龙正带教着5位博士和3位硕士,他组织科室专门成立了研究生带教小组,每次研究生组会,不管多忙都会尽力参加,白天没空就安排在晚上,线下来不及就改在线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诊疗实践的机会。“医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勤奋和努力也必不可少,还要注重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他希望培养的医师不仅能在疾病诊疗方面技术拔尖,更要重视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成为有爱心、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的好医生。



责任编辑:赵思宇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