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至26日,以“匠心筑梦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以下简称第三届“工匠大会”),将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上百名大国工匠将齐聚重庆。
在大会设置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中,包括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地方和产业工会三部分,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工匠人才的创新成果。其中,占地约150平方米的上海展区,围绕“上海工匠 智创未来”主题,带来了来自全市各级工匠人才的53件“高、新、尖”创新成果展品。9月22日下午,记者提前探营,带大家一睹其中的精彩展品。
步入上海展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上海工匠创新人才工作体系的“白玉兰”,该图谱绘制了上海当前培育工匠人才的体系矩阵,包括工匠人才培育阶梯体系、工匠人才培训阵地体系、工匠人才创新团队体系、工匠人才创新服务体系和工匠人才助企组织体系。目前,上海已诞生20位大国工匠,30位长三角大工匠,888位上海工匠,4767位区局(产业)工匠。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工匠人才此次也携创新成果来到大会现场,观众有机会与他们面对面交流。
来自工匠人才的创新成果,将分为“新兴产业 发展壮大”“传统产业 焕新蝶变”“未来产业 孕育生长”三个展示板块和“黑科技体验”互动体验区进行展示,每个区域都精彩纷呈。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区域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展示上海工匠人才创新成果,共有18件展品,包含BOX型裸眼3D影片、工业机器人精准动态展示、芯片制造全流程实物展品、生物医药组合互动屏。上海工匠、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陈伟带来的一项技术被誉为机器人“帕金森症”专科“医生”,通过研发出低频抖动抑制技术,使机器人运行更平稳,精度更高,工作效率提升了近30%,且位置稳定时间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是传统工业的高地,“上海制造”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在“传统产业焕新蝶变”区域,15件展品聚焦大国重器等重大技术装备,展示上海工匠人才创新成果。大国工匠培育对象,2016年上海工匠、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调试车间列调一班工长张华带来了一组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的模型,作为高铁这张“国家名片”的守护者,张华从和谐号到复兴号,检修13种车型700余列车组,诊断处理疑难故障千余起,成为国家铁路集团动车组检修运行专家。
当前,上海工匠的创新实验成果已经迈向未来,在“未来产业孕育生长”区域,主要通过智能机器人、核聚变超导带材、低空载人飞行器、介孔材料、脑机接口等12件展品,展示了上海工匠在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未来健康等方面的成果。长三角大工匠、上海工匠、超导材料研制先行者朱佳敏团队带来了核聚变设备模型、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团队实现了高性能REBCO超导带材批量化生产,打破了国际垄断。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狠下心,盘旋在你看不见的高空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在一款智能折叠便携无弦吉他的“加持”下,没有学过吉他的人也能实现自由弹唱,这样的场景,在“黑科技体验”区域随处可见。骨骼机器人、智能“灵巧手”、智能唱片歌词音箱、智能空气架子鼓、智能折叠便携无弦吉他、四合一下棋机器人、AR眼镜等8件展品均可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这些“黑科技”,让观众切身体验到工匠人才创新成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