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再燃方言艺术作品新热潮。近日,由上海市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宝山沪剧团)出品的沪语话剧《雷雨》完成了首轮6天公演。中国大戏院场场爆满,好评如潮,令其迅速“破圈”,吸引了一众热爱沪语的年轻观众。演出间隙,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国家一级演员、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谈及艺术创作,华雯是痴迷的;对于沪剧的传承,她是有负担的;此次演出无论是褒奖还是批评,华雯说她都谦卑接受。
精益求精 完成“极限挑战”
从提出创意到成功首演,沪语话剧《雷雨》的“诞生”只用了短短40天。而在完成这项“极限挑战”的过程中,难点不只是每个人要高度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华雯说,一开始演员们想得很简单,沪剧《雷雨》珠玉在前,话剧用念白代替唱词,更轻松了。“事实上,话剧不是把原来的沪剧唱段扔掉,只留下念白就够了,而是从头打造。”这对所有宝山沪剧团演员才是真正的挑战。
过去,华雯跟着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名誉院长丁是娥的录音学沪剧《雷雨》,如今要再把文本翻译成地道的上海话,一字一句都要经得起推敲。与沪剧不同,“父亲母亲”在话剧中被改成“爹爹姆妈”,“家”变为“屋里厢”。
除了字词表述上的不同外,演员团队还对发音作了细节处理。华雯告诉记者,在当时的上海,不同阶层的上海人说的上海话是略有不同的。“对于像周朴园、繁漪这样的上层人,他们在一些字词上的发音会用到尖团音,而像鲁大海和四凤就不用。常听沪剧的票友,就能听出其中的差别。”
这部沪语版话剧《雷雨》带点悬疑味。镂花窗棂横跨舞台成为背景,水晶吊灯在蓝色灯光里渲染阴郁气氛,以黑白灰为基底的舞台上,孔雀绿沙发格外出挑。华雯饰演的繁漪身着定制丝绒旗袍,当她置身舞台空间,犹如“枯坟”中的午夜玫瑰。
为了要演好曹禺笔下这位一面是阴鸷、乖戾、乱伦,一面又是最动人怜悯、最“雷雨”性格的繁漪,华雯在开演前两个小时,就保持静默不语的状态。事实上,这也是她从艺至今保有的习惯,出于对每一个角色的尊重,演出前绝不能打扰她,这是华雯与角色共情的一段前奏。
大胆创新 “引流”年轻观众
华雯是沪剧界的翘楚,她几乎拿过包括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在内的所有表演艺术奖项,其代表作《挑山女人》更是获得了金鸡奖最佳戏曲影片、“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大奖。而出演话剧对华雯来说还真是人生第一次。
和记者聊起制作沪语话剧《雷雨》的念头,华雯说,首先是受到沪语舞台剧《繁花》的启发。记得当时大批年轻观众不仅看剧时认真,中场休息时还照着《学习手册》钻研没听懂的上海俚语,在场的华雯觉得,“上海话的小火苗蹿起来了。”在剧团创排《雷雨》过程中,《爱情神话》的热映,再一次鼓舞了所有演职人员,大家有信心,这次试水市场的方向是对的。
果不其然,2月9日的首演就博得满堂彩。随着沪上媒体的轮番报道,令这部沪语话剧迅速“破圈”。谢幕时,华雯说看着台下终于不再只是过去“白花花”的一片时,那份久违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不是从业者是不能理解的。
忧心于沪剧乃至地方戏曲在票房市场上的日趋势弱,华雯一直在思考沪剧和剧团的未来。“我们不能躺平在传统文化的自我想象中。”她举了个例子,“马作为一种交通,早就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它不能与时代的经济发展相匹配,所以就被淘汰了;现在年轻人谁听沪剧,再过几十年,如果都没人听了,沪剧为什么不能被淘汰?”
此次演出,除了鲜花与掌声之外,华雯也听到了不少批评声音,“有说不务正业的,有说糟蹋经典的。”“但作为自信的文化人,只要是以真诚与专业的态度创作这部剧,我们可以包容不同的观点。上海话是有生命力的,我们先让先让年轻人来认识方言话剧,慢慢的,说不定就会有一群年轻的票友,会喜欢我们的沪剧。用现在的话术,就是‘引流’。”
承上启下 培育沪剧传承人
业界都知道华雯是戏痴,艺术至上,戏比天大。同事打趣说,她对表演的热爱,倒和繁漪对爱情的执着蛮像的。
公演期间,每晚谢幕后,华雯还抓紧带领演职人员复盘今天的演出情况。“会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当然观众看不出来,比如这声雷打得时间点不对,蝉鸣的声音不对,我们的一位演员上场早了那么两秒,节奏就不对了。”华雯强调,对待艺术就是要精益求精,一秒钟都不能差池,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后台负责灯光音效的工作人员,大家是一个整体,彼此配合要极其精准。
宝山沪剧团是一个有着七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剧团,而今还是一个颇为年轻的团队。据介绍,这次的主创团队中基本90%都是年轻人,大部分还有在国外学习戏剧的专业背景。华雯向记者透露,当初选定《雷雨》剧本,除了是纪念曹禺先生创作90周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剧每个人物的戏份很平均,非常适合剧团的所有年轻演员来作表演训练。
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位演员的潜力,打磨他们的演技,团长华雯其实设计了A、B两组演员名单,例如在本次公演中饰演周萍的演员将在B组里挑战周朴园一角,而饰演鲁大海的演员将饰演周冲。演员们如何在迥然不同的人物中切换自如,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华雯透露,首轮演出结束后,目前剧团已定下了后续美琪大戏院和东方艺术中心等上海剧场的演出,而宁波等长三角地区的剧场也纷纷发出邀约,“大家都期待着,能将沪语话剧《雷雨》演到1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