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解压,助力就业创业!申城夜校灯火照亮青年梦想:八成学员是女性

充电、解压,助力就业创业!申城夜校灯火照亮青年梦想:八成学员是女性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2023-12-03 18:41

在文化生活如此丰富的上海,为什么夜校会成为这些年轻人下班后的优选项呢?

夜幕降临,位于古宜路上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愈发热闹起来。随着电梯门打开,一群年轻人鱼贯而出,奔向不同的教室,有的甚至没顾得上吃口晚饭便匆匆赶来,只为不错过这一周一节的市民艺术夜校课程。


究竟是谁在争相抢购夜校课程?在文化生活如此丰富的上海,为什么夜校成为了他们的优选项?这里的课程又对学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2023年秋季班即将收官之际,记者带着诸多疑问走进了多家教学点,一探其火热背后的原因。


【谁在读夜校?】


学员八成是年轻女性,

一个班里找不到相同职业的人


“夜校”一词充满了历史陈旧感,提起它时,口中似乎还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的余温。不过,在如今的上海,上夜校却成为了都市人最时髦的夜生活之一。今年秋季班开启报名当天出现的65万人在线抢9117个课程名额的火爆场景,就是最直观的佐证。


究竟是谁在争取抢购?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告诉记者,其实,国内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始终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少儿艺术教育火热,老年大学如火如荼,但中青年艺术教育却存在大片空白,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由此而生。


开办多年以来,每年的学员基本都集中在25—40岁的上班族,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在互联网“大厂”里写代码的程序员,有的是被PPT“折磨”许久的办公室白领,也有的是不用坐班却依旧忙碌的“自由人”。有些班级里,经常出现找不出两个相同职业学员的情况。


市民艺术夜校戏曲水袖课。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而从性别上来看,目前上夜校的学员男女比例“二八开”。当然,这也会因不同课程而异。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今年开在市群艺馆总校的戏曲水袖班,学员就是清一色的年轻姑娘,而隔壁的桥牌班则有不少中年男性的身影。据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介绍,其实为了回应不同市民的需求,夜校在课程设置上一直不断上新,学员来源也正愈加多元。


【夜校为何成为年轻人新宠?】


两杯奶茶换一节名师大咖课

错峰、便民、价格、水准拉满


那么,在文化生活如此丰富的上海,为什么夜校会成为这些年轻人下班后的优选项呢?在浦东工人文化宫,吉他班学员江岚用11个字道出了答案——错峰、便民、价格和水准拉满!


“夜校晚上7点开课,我5点半下班,从陆家嘴赶过来时间刚好,还能吃顿晚饭,偶尔碰上加班也不耽误。”错峰的时间安排让江岚少了许多顾虑,加上夜校的授课地点离家近,对许多上班族来说也格外友好。


江岚告诉记者,在夜校启动报名之初,她最先查看的就是教学点位置,“全市16个区全覆盖了,140多个点位,有的离单位近,有的就在家门口,特别方便。”说着,江岚又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夜校每门课的学费是500元,一共12节,平均下来一节课差不多只要两杯奶茶的钱,性价比真的拉满了。”


更重要的是,不仅价格亲民门槛低,而且质量有保障。记者注意到,来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在垂直领域有口皆碑的“老法师”。比如桥牌课的老师是中国桥牌协会三星终身大师陆凯,京剧课班主任是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中式点心班的大厨是国际五星级酒店“chef”级别……


市民艺术夜校国画班上课中。受访者供图


更多文化艺术优质资源下沉到老百姓身边,融入市民生活,不仅滋养着城市文化氛围,也让更多年轻人有了主动“沉下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夜校带来了什么?】


程序员想做面点师

充电、解压,还能助力“微创业”


当然,这些年轻人之所以愿意放弃丰富多彩的夜生活,选择在下班后走进夜校踏踏实实待上一个半小时,绝不仅仅是只图“性价比高”这么简单。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家来读夜校的初衷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掌握职场新技能;有的人是希望拓宽社交圈、丰富业余生活;有的人想通过上夜校对冲工作焦虑;还有的人是尝试以较低成本在众多兴趣中“试错”……但不管出于何种需求,市民艺术夜校都有适配的课程,这也正是其受欢迎的一大动因。


不过,“如果只是将夜校与消遣、娱乐挂钩,那就错了,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并非普通的兴趣班或少年宫。”在普陀区分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今年,上海夜校秋季班开设的课程多达382门,不仅有PPT制作、iPad板绘、手机摄影等实用型,也有美妆、燃脂舞等潮流型,还有评弹、花艺等传统文化型。根据学员掌握技能的程度,许多课程都划分了基础班和提高班。


“学员在这里充电、解压,用自己手作的马克杯学习冲泡咖啡,或制作一件精致的陶艺品,毕业后就有可能拿到相关资格证,有机会找到相关领域的工作,甚至‘微创业’。”


比如连续两年报了中式点心班的“90后”学员刘辉,就在夜校里有了“转行”的想法。“我的本职工作是程序员,但是从小喜欢烹饪,之前也在相关培训机构学习过,听说市民夜校开了中式点心班,又是大咖授课,我每年都会第一时间抢购名额。”


在刘辉看来,爱好也是一种投资,“现在,这个爱好已经变成了我的副业,有时间的适合我就会参加一些比赛,成绩还不错。如果有一天我不做程序员了,或许会考虑成为一名专业的面点师。”


头图为市民艺术夜校烘焙课。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