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美团方面宣布,防疲劳机制试点12月17日起覆盖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四个省市。试点期间新增“骑手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跑单12小时将强制下线休息”的新机制。此前,“饿了么”也对外表示,今年8月在全国上线骑手休息措施,如果骑手连续跑单时长较长,会触发建议休息的弹窗提醒;如果连续跑单时长过长,会有“小休”要求。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外卖行业迅速崛起,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外卖骑手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随之增加。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不仅影响了骑手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骑手因为“过度跑单”引发的事件也不时发生。今年11月,杭州一外卖骑手就因过度疲劳撞上护栏,导致受伤。同样是在杭州,今年9月,一外卖骑手躺在电动车上休息期间,不幸猝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卖平台上线防疲劳机制,合理且必要。通过限制连续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减少因疲劳驾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时也能让骑手有更多的时间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从当下骑手的收入分配机制来看,跑单时长决定着最终的收入。如果强制下线影响了收入,不排除有人会通过注册新号或在其他平台继续接单等方式,延长跑单时间。如此一来,“强制下线机制”最终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要让这项机制真正落到实处,要更加精细化制定强制下线的条件。从外卖骑手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来看,更多可能是在中午、晚上高峰期工作,其他时间可能是休息的,因此,强制下线的参考标准,应该以骑手的活跃状态或者说是跑单的状态为主,而不是在线的时长。此外,外卖骑手的劳动强度也会因为所处的地区不同、季节的变化而产生调整。因此,平台在制定相关规则的时候,需要更多关注到他们的就业特征,考虑不同因素带来的影响,避免一刀切政策影响部分群体的就业和收入。
从长远来看,要想在根本上解决骑手“过度跑单”的关键,在于各方要重新考虑劳动收入分配问题,让分配比例更加公平、合理。
目前,骑手报酬的分成比例,基本都由平台决定。骑手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参与到分成比例的决定机制中来。相关部门可以把这一群体最大范围地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通过集体协商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协商确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比例。同时,平台主体也可以根据效益,主动提高骑手的分成比例,把一部分利润反哺给骑手,激励他们为企业多做贡献。如此一来,也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形成行业持久良性的发展。
维护外卖骑手的权益并不仅仅局限于“收入”这一方面。我们还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共同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保障网。比如平台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系统,为骑手分配更加合理、高效的订单任务,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为骑手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如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以应对他们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骑手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确保他们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骑手权益的全面保障,还需要平台方、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骑手本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维度施策,才能让每一位外卖骑手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