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她,努力让滨江文物“活”起来!记杨浦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文博管理部部长李佳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4-06-09 12:44

摘要: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李佳蕾努力让文物“活”起来,使得百年工业城区再次焕发新活力。

“她的脑子里,仿佛有个GPS”、“只要是杨浦区的文物,她都能如数家珍,无论前世今生还是修缮过程”……这些,都是同事们对李佳蕾的“神奇”所做出的评价。


作为杨浦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杨浦区文物管理事务中心)文博管理部部长,四年来她助力成功创建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不断拓展着文物工作的外延,努力谱写文物保护利用新篇章。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李佳蕾努力让文物“活”起来,使得百年工业城区再次焕发新活力。


推动城市文脉有序传承


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示范区范围内涵盖了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73处。其中各类工业遗产最为突出,呈现时间早、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等特点。


为做好示范区创建,李佳蕾将工作从文物工作延伸到工业遗产的摸底调查,将更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纳入文物保护的视野,她开展田野调查,走访厂区老职工,收集建筑背后的故事,为历史建筑的文物身份的认定奠定基础。在她和同事们努力下,在示范区有关成员单位的推动下,最终核定公布3处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推动4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范畴。


一有时间,李佳蕾就喜欢去文物修缮现场看看,看着满载匠心的一砖一瓦、一梯一窗、一樑一墙重现往日光华,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保护了场所记忆,她由衷感到了自身工作的意义。


随着示范区创建的深入,她把目光投向了看不见的领域,却是鲜活历史能呈现的地方。围绕杨浦滨江工业时代的峥嵘岁月,聚焦工厂、工匠、工艺等主题,李佳蕾和同事们邀请19位老劳模、老专家、老职工代表以及资深专家学者开展访谈,还原曾经工业时代的集体记忆,完成了12集《杨浦百年·工业印迹》系列专题片拍摄。从保护建筑到保护“口述史”,这一切让她熟悉的文物建筑和工业遗产愈发富有人文色彩,也愈发让她感受到文物工作的魅力。


探索保护利用机制创新


示范区的创建汇集了各方力量,也凝结了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智慧,将示范区创建的经验成果上升为制度机制,是创建的重要成果。


李佳蕾凭借着在文物工作领域的深厚积淀,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了众多文件,结合示范区创建实际,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效建设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若干举措》。她还积极参与全市第一个文物数字管理平台的创建,和同事们一起推动杨浦文物数字管理平台纳入“一网统管”,上线“博览杨浦”小程序,探索信息统筹规划,构建从采集、处理到数据共享输出管理模式。


初心不变做好文物保护


201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遴选,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内的沪江大学历史建筑群是杨浦申报的点位之一。时间紧、任务重,李佳蕾凭借对校园的熟悉与对文物工作的热爱,对校内30余幢历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大事记、建筑背后的故事以及新老照片、地形图等大量信息资料进行梳理整合,挖掘价值、分析研究,形成申报材料上报国家文物局,最终沪江大学近代建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杨浦区内第二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杨浦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文物管理事务中心)成立,全新的文博管理部中有半数人员是从没接触过文物工作的新手,李佳蕾带领部门同事们一起加强学习,将新组建的文物工作队伍尽快带上轨道。近年来,他们推进了杨树浦水厂、永安栈房旧址、叶家花园等10余项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完成旧改等各类征询30余件。


如今,李佳蕾又和同事们一起思考起了示范区建设未来三年行动计划、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怎么开展,她拿出了笔记本,又开始写起了新的工作计划。


头图为李佳蕾和同事在杨浦滨江测量杨树浦水厂定位数据。杨浦区提供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