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技术,维护劳动者发展权 ①——“AI来了,人去哪儿”特别报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枫 发布时间:2024-05-11 11:32

摘要: 不少人担心,随着“数字员工”“机器员工”的大量运用,劳动者就业机会是否会萎缩?

连日来,本报先后推出“AI来了”和“AI来了,人去哪儿”的特别报道,从媒体视角展现制造业、农业、电力、教育、动漫产业等不同行业引入“数字员工”后,对劳动者岗位、生产效率以及企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变化,也包括劳动者积极应对,携手AI的各种场景。


“数字员工”“机器员工”的到来,改变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模式,无人车间、无人工厂频频出现,对劳动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有很多员工已经主动去拥抱AI,但也依然有不少人担心着未来,AI和企业是否会将自己“抛弃”?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和劳动法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AI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大量萎缩,部分传统岗位消失的同时,更多的岗位也将伴随AI的到来诞生,劳动者与其一味恐慌,不如提升技能寻求更多机会;与此同时,专家呼吁,企业和社会应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通过培训、鼓励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手段,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和发展权。


当AI来敲门


劳动者必须退出?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如破竹,在更好协助人类工作的同时,AI将取代大量岗位的舆论也此起彼伏。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利用数字员工代替人类员工在其下属加油站从事客户服务和支持工作,到谷歌和亚马逊等众多互联网巨头裁员……此前,一份《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报告列出人工智能影响指数最高的20个职业,其中包括财务、翻译、银行、软件等众多行业。不少人担心,随着“数字员工”“机器员工”的大量运用,劳动者就业机会是否会萎缩?


不久前,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申工社”发起一项调查:假如你的工作将被AI取代,你会怎么办?在参与调查的1930余名网友中,选择学习研究AI、利用AI辅助工作、拥抱改变与AI同行的接近4成;选择“伤心绝望,不知该咋办”的仅占3.15%;近10%的受访者选择“换个岗位行业,总会有一口饭吃”。


网友sherry-Starrysky认为:AI只能代替人做的一些可执行的项目,但是控制不了人的思想,关于人体本体的一些工作,如理发、看病,这些AI代替不了。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