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韩,你在家吗,我刚收到一些岗位资料,想当面和你聊聊!”下午2点,在奉贤区南桥镇张翁庙村村委会,就业援助员朱超放下电话,冒着毒辣的太阳,骑着电瓶车就朝今年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小韩家的方向骑去。也许这一次的上门走访,依然没有什么结果,但他不想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
就业援助员微信工作群。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一公里外的南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冯灵玲的手机里频频传来“收到”“收到”的回复。5分钟前,她刚把明天微招聘会的信息发在群里。每年七八月份,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中心的头等大事。
“好小囡”就业之路露出曙光
小韩的家,离开张翁庙村村委会不远,15分钟后,朱超赶到了他家楼下。
在朱超的印象里,小韩绝对是个“好小囡”。作为一个00后,大二的时候,小韩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退伍后继续完成学业,今年正式大专毕业。
爬楼梯时,朱超介绍着小韩的情况。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之前带他去过三次招聘会,也对意向单位的岗位投了简历,但最终都石沉大海。竞争太激烈了!”爬楼梯时,朱超介绍着小韩的情况,声音中带着几分歉意。
敲开小韩家的门,一个阳光大男孩出现在眼前。魁梧笔挺的身材,当过兵的痕迹依稀可见。
“朱老师,这么热的天,你还特意跑一趟,谢谢你!”
“没事,没事,明天有场微招聘会,我想和你一起研究下,哪些岗位适合你,可以试试。”朱超招呼着小韩坐下,介绍起他心目中认为适合小韩的单位和岗位。
朱超(左)和小韩聊着招聘的信息。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两个人聊了近二十分钟后,小韩告诉朱超,前几天看到专职消防员的招聘启事,他报了名,初审已经通过。
记者(右)体验就业援助员的角色。唐唐摄影
“专职消防员需要文化考试吗?具体有哪几道关?”面对朱超的一连串提问,小韩有点答不上来。“你把招聘启示给我看下!”,接过小韩的手机,朱超仔细看了四五分钟,“目前看下来,你还是很有希望的。既是应届大学生,还是退伍军人,这两类群体有专门的招聘名额。但是在最终结果出来前,都有变数,明天你还是去下招聘会,多和陌生人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招聘消防员是需要经过面试这一关的。”
“好的,朱老师,我准备下材料,明天去招聘会。”听完朱超的话,小韩信服地点了点头。
再去走访一次,万一成了呢?
下午3点多离开小韩家,朱超下楼的脚步轻松了一些,“消防员的岗位,他真的挺有希望的,各方面条件都挺好,而且本人非常想找到一份工作。”
朱超在村里从事就业援助员岗位也快五年了,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村里每一位求职者的信息和联系方式。“现在找工作的基本有两大类,一类是年纪比较大,希望找一个交社保的单位能够到退休。虽然这个群体因为年龄的原因,找工作也不易,但是他们对岗位不挑剔,相对简单一些。难的是大学生,他们有很多需求,但是真正符合他们期望值的岗位少之又少。最愁的是,如果一个应届大学生呆在家里二三个月或半年,可能他们慢慢就不想工作了。”
“我先回村里处理一点事,之后还要去前年毕业的一个孩子家里,再给她做做思想工作。”而他嘴里所说的这个孩子,在近两年时间里,朱超已经带她去了近十次的各类招聘会,但是每一次,她都会以各种理由表示岗位“不合适”,想再等等。“孩子不急,但家长急啊。虽然她们家的家庭经济情况不错,但这么大的人,天天呆在家里,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了。”
在一个十字路口,和朱超道别,他的脸上再次挂满了汗珠。“也许这次走访,小姑娘愿意工作了,万一成了呢?”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这句话一直在记者脑中循环。
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据还没给到镇里前,我们的就业援助员就已经开始排摸所在村居的相关人群信息。”南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唐丽英告诉记者,每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是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就这些年的经验而言,相关工作启动得越早,后面的压力就会缓和不少。”
据悉,今年四五月份,南桥镇针对应届毕业大学生等群体,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就业援助员把招聘会信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通知到大学生本人或他们家长,而这些招聘会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唐丽英表示,截至6月底第一轮摸底,全镇500多名应届毕业大学生,200余人已经确定工作意向,“当时有的学生在等各种考试结果。经过这一个月,除了确定考研、出国求学等外,估计不少学生已经找到工作,接下去,我们将启动第二轮摸底。”
微招聘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为了给更多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南桥镇每月在“十五分钟”就业服务站举办至少两次微招聘会,同时提供职业指导、培训指导、创业指导等服务。
“一方面我们希望属地企业能释放出更多的岗位,帮助社会缓解就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学生们改变‘一步到位’的思维,先就业再择业。”唐丽英说,每当在就业援助员群里看到有“老大难”孩子上班了,大家都会相互鼓励,嘴勤一点、脚勤一些,也许就会带来希望。
头图为记者和就业援助员朱超(左)在未就业大学生家里走访。唐唐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