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情况。
这个“家”有何特别之处?11月30日,记者跟随总书记的步伐来到这个充满温情的“家”,听听居住在此的这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怎么说。
有空调能储物,每月租金最低只需500元
总书记视察的这个“家”其实是闵行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地处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内。其毗邻“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周边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达18万人,对于租赁住房的需求非常旺盛。
“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旨在解决“一张床”难题。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作为区域内推出的首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也是闵行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类重点行业企业一线职工住房保障力度的一次积极探索。
从事安保工作的张颂蔚今年33岁,来自河南。不久前,单位为他们找到了这个全新的保障性租赁房——“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大家的宿舍也就搬到了这里。他的房间在0118,一起居住的还有另外3名室友。
最近,张颂蔚总在空闲之余抓紧在房间内复习,准备参加不久后举行的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现在这环境挺安静的,还有空调,也不怕冷了。”坐在朝南的屋子里,这名90后的小伙子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向往。
张颂蔚正在复习备考。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记者发现,这套小小的房间内一共有四张床铺,还配备了空调,简单的晾晒区。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储物需求,还一一对应了储物柜。
“我来上海6年了,一直就在保安公司工作,单位以前也负责提供宿舍。”张颂蔚直言,自从搬到了现在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4个人一间,每人每月租金只要500元,“不仅价格特别合适,而且环境和安全度上都有了明显提升。”
张颂蔚推开0118房间,回到家中。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张颂蔚的室友吴涛也是上个月刚搬来的。马桥镇的这个“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对这位年轻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420平方米篮球场、180平方米羽毛球场、600平方米主题露营草坪,这正是他所向往的居住环境。
吴涛告诉记者,自己在附近一家小区做物业管理,“之前,我是跟朋友合租的,每个月一人1300元,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500元一个床位,由公司支付,自己只需要出每个月几十元的水电费就行了,“压力一下子小了不少。”
138套房源可提供440张床位
在闵行马桥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很多像张颂蔚、吴涛这样的城市建设者都解决了“一张床”难题。
据项目管理方介绍,目前,“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住房主要集中在5号楼的1-5楼,共有440张床位、138套房源,平均面积35平方米。
“现在这里已经入住了249人,包括特保及保安、绿化工人、环卫及保洁、维修维保人员、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项目管理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楼内还为入住者配备了共享厨房。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在租金价格上,4人间为每床每月500元,两人间为每床每月900元。这样的租金,在结合市场价格调整的同时,也充分兼顾到保障对象为城市一线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和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不仅如此,每套房型配置独立橱柜、卫生间、厨房等,既满足了租赁生活需要,又在私密空间上做了统筹兼顾。同时,还在公共区域设置共享厨房、餐厅、洗衣机、淋浴房等设施,为一线劳动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据闵行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满足包括一线职工在内的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十四五”以来,闵行区已累计筹措保租房6.4万套,上市供应4.3万套。
解决来沪工作人员租房“远、贵、难”痛点
闵行马桥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只是一个缩影。据悉,“十四五”以来,上海在不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力度,加快构建从一套房、一间房向一张床延伸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供应租赁住房用地200余幅,可提供超2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环境优美。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特别是针对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行业来沪工作人员租房“远、贵、难”的痛点,于2023年创新打造了“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重点向建筑施工及环卫、绿化、快递、医护等行业一线职工定向供应价格公道、服务到位的租赁住房和床位,努力让广大城市一线劳动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
头图为张颂蔚在“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内整理房间。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