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百年丨每一件展品都来之不易,来自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布展背后的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1-05-07 08:41

摘要: 本报邀请全程参与最近一次展陈更新的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为读者讲述这背后的往事钩沉。

春夏之交,樟树花开,缕缕花香,沁人心脾。再过数日,一场关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百年的座谈会,将在其诞生地上海举行。


1992年9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恢复,并建立陈列馆向社会开放。截至目前,该址历经三次修缮。今年恰逢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本报邀请全程参与最近一次展陈更新的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为读者讲述这背后的往事钩沉。


老居民贡献珍贵线索


走近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下简称陈列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这一行烫金大字,字的对面,滚动播放着一段黑白视频。这段将近5分钟的视频,展现了百年前中国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画面:黄包车夫为了生计,拉着车光脚奔跑在马路上;一家缫丝厂里,还未成年的小女孩在滚烫的开水里打捞蚕茧;苏州河沿岸,工人居住在滚地龙里,环境恶劣……


“这段视频是陈列馆与上海音像资料馆共同合作的,珍贵的素材线索由一位老居民整理。他就住在陈列馆的马路对面,退休前在上海音像资料馆工作,名叫张景岳,是影像历史方面的老专家。”张众告诉记者,自己在展陈更新期间结识了张景岳,了解到他家三代都住在附近,对陈列馆这片区域非常熟悉。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好朋友。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就是张景岳提供的线索。“这些画面都是当年苏联纪录片大师在上海拍摄的城市影像,涉及了众多产业工人工作、生活的场景,直观体现了当年工人被剥削、被压迫的现状,非常珍贵。其中的部分片段曾在媒体上发布过,但是以一段完整的视频向观众呈现还是第一次。”



多次赴外地收集史料


陈列馆最近一次的展陈提升是在2019年,这一次可以说是历年来“动静”最大的一次。为了扩充展陈内容,讲好工人运动故事,上海市总工会、静安区总工会、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静安区文物史料馆以及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共同搭建起一支调研团队,分赴全国收集史料。张众便是这团队成员之一。


每每与团队出发赴外地调研,张众内心都是兴奋参杂着着忐忑。这种复杂的心情源于对工运史料收集情况的未知。“即使我们在出发前列好了所需收集的史料,梳理了可以拜访的故居、博物馆等单位,但大家实在很难判断到底哪些单位可能藏有我们所需的史料,因此,每趟行程,究竟是收获颇丰还是颗粒无收,大家心中都没有底。”


给张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与团队赴广东的那次行程。“广州史料十分丰富,恰巧又碰到三个与陈列馆密切相关的展览,极大拓展了我们史料收集的外延。广州这几个展览的背后,都有非常权威的专家团队作技术支撑,他们所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史料极为丰富、多元,叙述文字也非常流畅、准确。”张众还透露,广州之行遇到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的专家,还非常热情地赠送给他们《广州劳工运动史话》以及“全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广州工人、工会图片展”的相关图片与文字材料。这对他们来说,干货满满,如获至宝。


张众回忆说,结束广州调研,紧接着又驱车前往佛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主任谭平山的故居所在地。调研中,收获最大的当数谭平山故居内的一封1922年谭平山写给施存统的信件,其中提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的成立情况。“在故居发现这封无比珍贵的信件时,我们都非常激动,一路上的颠簸劳累瞬间烟消云散。此事也得到谭平山故居的支持,该信件最终得以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复制展出。”


可以说,每件展品都来之不易,展品里的历史都难以忘怀。史料征集团队,跑遍全国相关场馆,花费心血收集史料,是对历史的敬畏,亦是希望这一百年来走过的点点滴滴被细细铭记。


责任编辑:李轶捷,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