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化工领域,常压储罐起着至关重要的存储和转运作用。8月21日,37℃的高温下,记者跟随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检验人员来到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高桥油库。一个直径30米、高约20米的立式圆柱形储罐,便是此次的检验对象。对于储罐罐壁腐蚀状况的检测,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沿盘梯或搭建脚手架检测,而是操作超声自动爬行腐蚀检测系统——爬壁机器人,用这个轻便又智能的设备替代人工,得到更精确有效的数据。
舍弃“旧办法”
大型储罐检验无需搭建脚手架
在日常生活中,从个人衣物到护理用品,从儿童玩具到各类塑料制品,从小汽车到飞机轮船,都离不开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参与。这些产品在到达消费者前,会经历原油提炼、原料加工、分馏和储存等一系列步骤,而常压储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存储和转运作用。
“一般来说,一个容积为一万立方米常压储罐大约能装7300吨汽油。”高桥油库的现场负责人傅国强介绍。该油库是上海重要的成品油供应基地,对区域内成品油市场保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影响关系重大。储罐内的汽油从输油管道进出罐体,由于汽油属于危险液体,为了保障储罐的安全运行,对其进行定期检验必不可少。
定期检验项目一般可包括宏观检查、罐体腐蚀检测、焊缝缺陷检测等。特检院容器管道所容器产品监检室副主任宋盼向记者介绍,定期检验可采用“开罐检验”或“在线检验”方式。前者要清空罐内介质,清理罐体后,检验人员通过狭小的圆形人孔通道,进入内部高度为一米多的罐内,对罐体实施内外部检验;后者则在不停产不清罐的状态下,在罐外部对罐体实施内外部检验,本次定期检验就属于在线检测的方式。
“罐体如此庞大,罐壁高处如何检验?”宋盼指出,这就是他们以往检验的难点。人工操作需要业主方在罐四周有效点位搭建脚手架,对一台储罐进行完整地检验需要长达一周时间。对于检验人员而言,夏日在高空,不仅面临暴晒的考验,还有安全隐患。而采访当日,罐体周围并未看到脚手架。宋盼指着已经牢牢“粘”在罐壁上,类似玩具四驱车的机器,向记者介绍,这是因为引入爬壁机器人替代了部分人工检验。
拥抱“新朋友”
实时抓取数据保障油储储备安全
采访现场,记者看到,宋盼和两名同事井然有序地调试爬壁机器人检测系统的初始参数。机器人被装上安全绳后,放置于罐壁上。操纵摇杆,机器人可以360度环绕在罐壁上爬行。
“它可以实时抓取数据,最快每一毫米能采集一次数据。”宋盼解释,在显示屏上看到的波浪数据,就是利用超声波技术获取的,光谱颜色越红,表示超出设定值越多,即罐壁减薄越严重。如果超过范围,还要对这周围的区域进行重点复测。“对整个罐体不同方位进行检测,就能确定腐蚀的程度和范围,以此评价缺陷的实际危害程度,以及结构的整体性和预期使用寿命。”他说道。
即便有了机器人,他们的工作也还是很辛苦。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名工作人员穿着长袖长裤、头戴安全帽,户外工作不到一小时,他们的背部已浸湿,脸上的汗珠也不停冒出。对此,宋盼笑着说:“技术不断革新后,我们现在已经轻松很多啦。”当天,在对储罐进行罐壁腐蚀数据采集数小时后,他们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检验结论,最终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建议,保障油罐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