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新奋斗| 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李弘:坚守一线16年,当好求职者的指路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3-06-25 17:44

摘要: 作为职场赋能者,职业指导师像一颗小太阳,当别人处于人生低谷时,赋予别人积极的能量。


2007年,自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毕业后,李弘进入了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工作。她喜欢与人接触交流,传递温暖快乐,正是抱着这个简单的初衷,她一干就是16年,帮助了数千位在职业路上迷茫无措的求职者。在她看来,作为职场赋能者,职业指导师就像小太阳,当别人处于人生低谷时,赋予别人积极的能量。作为一名从学生党员成长起来的党务工作者,她也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帮助求职者实现人生价值。


这些年,她曾获评“国家星级职业指导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还荣获上海市职业指导师大赛一等奖,以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十佳职业指导人员”称号、上海市“乐业服务感动人物”称号,并入选人社部职业指导专家。



非科班出身的她,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首席职业指导师


放弃熟悉的法律专业,投身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实际上,李弘刚入行时也遇过职业迷茫期。当时,从事前台工作的她找到了单位职业指导师寻求帮助。在交流中,李弘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特质和特长,决心成为一名职业指导师,用自身的专业力量与公共就业资源,帮助到更多求职者。


彼时,职业指导还是一个新名词。甚至不少求职者听到职业指导,抱有抵触情绪。“我只要找工作,不要和我谈这些空的,你有岗位吗?”“给我打印一张面试单,我去单位看看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职业指导?”失业焦虑的求职者常常把职业指导师当做发泄情绪的“工具人”,给满怀热忱的李弘浇上一盆盆“冷水”。工作中,每一名来访者的诉求千差万别,还有很多“疑难杂症”。


“比如,我曾经见到过一名咨询者,他跟在父亲身后,不停地听着父亲数落。所以,我意识到,得不到家庭鼓励和支持的求职者,只会更加沮丧不自信。”为此,李弘先和咨询者父亲作了交流,希望从家庭层面给咨询者更多支持。随后,再帮助咨询者树立了求职自信。经过种种努力,这名求职者被企业录用。


每接待一名咨询者,就是接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弘知道,光有“热情”不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在宝山就促悉心培养下,李弘参加了职业指导师培训并考取了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她也自学了心理学并运用在职业指导中,通过耐心与求职者模拟面试,引导求职者发现自己求职中的不足。在大量的学习和案例实践中,李弘由辅助角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业指导师,并在2014年成为一名出色的首席职业指导师,连续多次在国家级、市级的职业指导竞赛中磨练技术、展现风采。


从“一个人”到“一伙人”,她成为星级指导师队伍的带教官


近年来,随着求职者对职业指导的认同度提升,来找李弘的人越来越多。日常工作中,除为求职者提供心理咨询、沟通协调、职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外,李弘会花大量精力为每个求职者建立指导台账,做好长期跟踪服务。


据统计,李弘每年的1对1专门指导人数在80人以上。为了覆盖全区的求职群体,她顺势提出打造职业指导团队的想法。2021年,宝山区星级职业指导师团队成立。她将实践经验和指导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扎根于基层的数十名星级职业指导师。通过推进基层就业服务站点建设,织密基层服务网络,让更多的求职群体享受家门口的专业就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宝山区“助飞”职业指导工作室的品牌效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在求职有惑时,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公共就业服务,找到宝山区“助飞”职业指导团队。“在基层职业指导工作时,最大的困难是单打独斗和能力不足。”顾村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宝山区星级职业指导师团队成员杨玮表示,老百姓来到街镇寻求就业方面的帮助,往往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仅靠一人之力,很难满足群众的服务诉求。如今,有了星级职业指导师队伍后,基层的职业指导师不再是单打独斗,他们的能力也有了提升,可以更好地帮助求职者找到工作、帮助指导对象排忧解难。


数据显示,星级指导师队伍在成立首年,开展职业指导1601人次,其中专门指导290人次,过半成功就业。李弘也从一名专业的首席职业指导师蜕变成星级职业指导团队的首席带教官。


“指导+推荐”,她为青年人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一体化服务


新形势下,李弘发现更多的年轻求职者不再满足于“实现就业”,而是追求“高质量就业”,为了更好地帮助求职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岗位,李弘和她的团队主动靠近年轻人,与宝山区域内五所高校、三所中职院校联系,自主开发20余个职业指导课件,并带领团队每年巡回授课。此外,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免费分享自制职业指导课件,通过各类直播带岗活动出镜分享求职技巧。


在社区这个公共就业服务的“传统阵地”中,李弘也不断优化职业指导方式,带领星级职业指导师团队运用“人职匹配”理论,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并依托“宝就业”线上平台,推动职业指导与岗位推荐服务有机融合,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区各街镇。


2023年,为进一步延伸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触角,李弘和她的团队被纳入社区治理学院“师资库”,这一次,她的课件从学校来到居村,成为基层条线队伍赋能成长的“营养。12个街镇、600多名居村条线工作者、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就这样,李弘又踏上了她所热爱的那份征程。


“我是一名职业指导师,更是一名党员,党员,一定是能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的人,我要做一名赋能者,当别人处于人生低谷时,能够赋予别人积极的能量。”她坚定表示。


头图为李弘在为求职者提供咨询服务。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 供图


视觉编辑: 叶佳琦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