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 在崇明这处县委旧址,看烽火岁月到烟火日常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5-08-21 11:02

摘要: 如今的县委旧址里,每天都有参观者踏着晨光而来,在百年前的梁柱间触摸那段烽火岁月。

穿过崇明区竖新镇明强村的林荫道,青砖灰瓦的1929年中共崇明机关旧址便藏在一片寻常民居中。在如长卷般恢弘浩荡的中国革命历史里,上海崇明这方水土,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凡波澜。


1929年12月,中共崇明县委机关设在此地。县委书记俞保元与县委委员施季麟、郁志翘,曾在这方院落里擘画工农运动的蓝图——发展党员、建立武装队伍、兴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那些在油灯下起草的文件、田埂间播撒的信念,不仅为后来的抗日战争积蓄了坚实力量,更让不屈的革命精神在海岛扎下了根。


如今,作为上海市首批红色资源遗址旧址,旧址的陈列馆通过大量珍贵图片、历史实物及多媒体影像,生动再现了1919年至1949年间崇明儿女从觉醒抗争到投身抗战的辉煌历程。每天,本地居民、带着孩子的游客踏着乡间小路走进明强村308号,在老房子的斑驳墙影里,触摸那段将革命火种燃成抗战烽火的岁月,聆听崇明岛如何以热血与坚韧,在抗战史册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厚重篇章。


海岛抗战魂:芦苇荡里的不屈壮歌


推开厚重的门扇,“瀛洲觉醒,江海新生——崇明地区革命史料陈列展(1919-1949)”映入眼帘。据讲解员介绍,展陈依据历史脉络分为“东方破晓火种播、革命洪流锋芒展、土地革命风雷起、海岛抗战民族魂、雄鸡一唱天下白”五个主题,还复原了两处旧址场景。


县委旧址里的陈列展。受访者供图


在“海岛抗战民族魂”展区,一件件实物与照片串联起崇明这座孤岛在抗战时期的不屈历史。1938年3月,日军铁蹄踏上这座长江入海口的孤岛,烧杀抢掠的暴行撕开平静的水乡画卷,却也点燃了岛民骨子里的血性——芦苇荡深处,一场场以弱抗强的抗争自此展开。


当时,崇明抗日义勇军利用海岛地形,以泯沟、圩田为掩护,多次突袭日伪据点。同年10月,瞿犊、王进、沈鼎法将分散的游击队伍拧成一股绳,整编为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简称“崇总”)。不久后的蚌壳镇战役,成为这支队伍的“亮相之战”。瞿犊、王进身先士卒,带着队员如尖刀般插入敌阵,枪林弹雨中带头冲杀,最终击毙日伪军30余人,残敌狼狈逃回县城。这场胜利像一粒火种,让更多人相信“孤岛能守住”。


展馆墙上的时间轴清晰记录着抗争的轨迹:1939年,义勇军摸黑夜袭堡镇伪警察局,缴获的20余支枪支成了“以战养战”的家底;同年10月,中共江苏省委派陈国权、韩念龙渡江上岛,重建党组织的同时,带着“崇总”民运工作队走村串户,用唱山歌、演活报剧的方式,把“抗日保家”的道理讲到百姓心坎里。


崇明岛百姓的血色坚守与重生


然而,苦难从未远离。1940年7月30日起,日军在崇明展开20多天的疯狂大烧杀,竖河镇这场浩劫尤为惨烈——百年古镇化为焦墟,断壁残垣间,仅存的石碑至今留着火烧的裂痕。


水乡百姓的肩膀,却在绝望中撑起了抗争的脊梁。据讲解员介绍,1941年,在陈家镇伏击战中,村民划着小舢板引路,义勇军才成功截获日军运输船,夺回数百担被掠粮食;农户把地窖改成“伤员休养所”,稻草堆里藏着救命的药箱;妇女们围坐在油灯下,连夜赶制布鞋送往前线。


1942年,中共崇明工委成立后,整合各路抗日力量,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凝聚起了更广泛的抗日力量。展柜中,一份泛黄的《抗日报》油印件,便是当时地下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印制的,字里行间满是“还我河山”的呐喊。


据史料记载,整个抗战时期,崇明军民历经百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千余人。直到1945年8月,胜利的消息随着江风传遍海岛,芦苇荡里的欢呼与泪水,成了这段不屈历史最好的注脚。


今年上半年已迎来上万参观者


如今的县委旧址里,每天都有参观者踏着晨光而来,在百年前的梁柱间触摸那段烽火岁月。


在展陈复原的场景中,最动人的是那一处幼儿园。陈旧的“坐婆”、藤编摇篮,都按当年的样子复原,承载着革命者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那时,革命者的孩子就寄养在这里,白天母亲们出去发动群众,便把孩子托付给老乡;夜里回来,在油灯下缝补衣裳,心里盼着“等革命成了,让娃能好好上学”。今年春天,“国旗下成长”活动就在这院子里举行。150多个孩子举着小红旗,聆听老党员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


据负责人吴永长介绍,今年上半年,县委旧址已迎来10216位参观者。最热闹的是5月22日的红色文化季启动仪式。200多人从旧址出发,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徒步至竖河大烧杀遗址。当天,文创咖啡“火种咖啡”卖出三百杯,咖啡杯上印着的“1929-2025”,让许多人舍不得丢弃。


“我们的院子里总会响起入党宣誓声。”吴永长说,今年上半年,已有近百场宣誓活动在这里举行,2000多名新老党员对着党旗庄严宣誓。


在现今的县委旧址里,你能听到老人绘声绘色地讲“当年怎么拆日军的篱笆”,也能看到年轻人用手机拍摄旧址的新模样。一条条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竖河镇大烧杀遗址、新河镇解放崇明岛登陆纪念碑、三星镇西沙田革命遗址等全区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让这些红色地标承载起千年的瀛洲历史,吟诵着不息的崇明精神,回响着革命岁月的赞歌,引导和激励市民走进红色阵地,回望历史、赓续血脉、开创未来。


头图为县委旧址。受访者 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