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细数职工福利之“前世今生” | “大包大揽”,满足员工生活需求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陈恒杨,黄细英,彭新启,王艳 发布时间:2021-09-19 09:44

摘要: 老、中、青数位职工接受采访,讲述他们在工作期间的福利待遇,历数职工福利之“前世今生”。

中秋节到来之际,“公司发了什么节日福利”又成为打工人的关注热点。过去,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糖……曾是职工福利的固定选项。现在,企业各显神通,为不同需求的职工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比如:提供住房补贴、购房借款,推行“反探亲”制度、“夫妻房”福利……近日,老、中、青数位职工接受采访,讲述他们在工作期间的福利待遇,历数职工福利之“前世今生”。


“大包大揽”

报销医药费,发放“米面粮油”“福利分房”等,满足员工生活需求


今年70岁的仇德基是佛山市丝绸印染厂的一名退休机械维修工。从1975年到2004年,他在这家国营工厂干了近30年,亲身感受到中国经济转型期间职工福利的变化。


“以前看病只要1毛钱挂号费,拿着医生的诊疗单和有工厂盖章的字条,可以到厂里的药店免费拿药。这算是当时工厂工会给予职工的最大福利了。”面对当下“看病贵、看病难”现实,仇德基不由感叹道。


佛山市机动车协会退休职工梁燕媚也有同感。“记得我小时候,职工子女医药费由父母双方单位各报销50%,相当于不用掏钱。”梁燕媚说。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单位职工的各项生活需求都被“大包大揽”了,因而工资和福利的关系显得“纠缠不清”。


“纺织系统的高温补贴分三档。甲级每月3块钱、半斤花生油和一斤糖,乙级是2块钱、四两油和半斤糖。我们是丙级车间,每月1.5块钱、三两油和半斤糖。其中,油、糖为额度,需自己掏钱按额度购买。”仇德基说,“每年5-9月,工厂每月会给每位职工发9毛钱用来购买工厂食堂的冰水、雪条等。”


“福利分房”是当时用人单位解决职工住房需求的主要做法。“那时,很多单位都到近郊农村买地建房,给予农村劳动力进厂工作的指标。我们工厂便是如此。”建好了房,怎么分配?仇德基回忆道,“单位工会设立福利房分配委员会,考察职工住所是否符合分配条件,需经过三次讨论公示才最终确定。”1989年,仇德基一家三口分配到一间两房一厅的福利房。“按基本条件只能分我一房一厅,但我当了5年维修组长,负责整厂机械设备的电工维修,还被单位评为“优秀工作者”。这些都加了分。”


“福利分房一般以男方为主。”梁燕媚告诉记者,她丈夫当时在佛山最瞩目的商场之一——兴华商场工作,“1992年分到的福利房是以他名额分配的”。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同时确立了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1970年,我作为首批学徒工入职企业。”从某央企退休5年的陈吉祥(化名)回忆称。1997年,企业按照“福利分房”政策,在广州市海珠区给已经工作了27年的陈吉祥分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是最后一批‘福利分房’的受益者。第二年,这个福利便取消了。”

通讯员:王又彭,范彩燕,蒋雨哲
责任编辑:庄从周,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