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明确了!产业工人工资涨!”“中央发文: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国务院重磅消息!提高这类人员收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后,其中第十四条“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被各大媒体频频用作标题头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绕不过去的几道坎里,“钱袋子”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提高当前产业工人的收入受到政策倾向、企业效益、技能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参与劳动报和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联合调查的6254名受访者中,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当前产业工人的收入与技能水平“部分匹配”,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企业效益提高”“政策倾向”能够提高产业工人收入。
群像:蓝领收入较10年前涨了近一倍
近两年,类似“工厂普工收入高过大学生”的现象不断涌现,“月薪入万却招不到人”成为了介绍产业工人常用的说辞,工人的收入真的有传言的这么高吗?
以制造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海地区2023年度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75688元,即平均年薪约17万元。从全国视角来看,根据《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3年蓝领群体的平均月薪为6043元,建筑零工月均收入5930元,工厂普工5538元,均属于中等水平。
数据显示,蓝领群体平均月薪逐年递增,从全国来看,蓝领工人月薪由2012年的2684元增长至2023年的6043元,是原来的2.26倍。剔除通胀因素后,蓝领人群实际平均月薪是10年前的1.85倍。
有30年工龄的港口产业工人徐工表示,与十多年前相比,工资收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几年工资稳定在20万。不过这两年工资不怎么涨。”他坦言,并向记者展示了他上个月的工资条,实际到手8443元的工资由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加班费、中夜班费、高温/其他补、翻班补贴、交通补贴几项构成。
据记者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工龄的产业工人收入均不同,工作五年左右的塔吊司机、船厂钳工等基础工种,年收入基本在税前20万元左右,根据企业的营收、工作量的多少存在部分差异。
调查:技能水平与薪酬不完全匹配
焊接工工资450元一天,油漆工400元一天,装配工350元一天……这些招聘熟练工的条款下,都会另外写上一句“加班另算”。纵观当下产业工人队伍,“多劳多得”依然是收入的主要分配形式。钳工焊工“计件制”、货车司机靠单量,随着入职时间增长,产业工人对工作内容与流程更加熟悉,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也更具成长空间。
每月税前工资里,徐工的基本薪酬4000元,绩效薪酬8642.5元,加班费827.59元,翻班补贴320元,“工资条来了别的都不用看,每个月都差不多,关键就是绩效,相当于是一个月的奖金。”徐工说,基本薪酬中,他的几个兄弟的差别都不太大,由工龄的长短、岗位的技能等级决定,“我是中级工,高级工就比我高一两百块钱,理论考不出,我就一直没考出证。”相比技能等级证书,徐工更在乎每月他的工作量,多劳多得无上限,他每个月卯足了劲干出箱量,总能拿到第一名,成了班组里的“老大哥”。
对此,一线工人认可企业的收入分配模式吗?“卷王”徐工很满意,徐工刚收的年轻小徒弟则认为“有点不合理”,考出“高级工”却比徐工收入低的同事非常不服气。而在此次的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上调查中,43.5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产业工人的收入与技能水平属于“部分匹配”。
另外,针对“您认为影响产业工人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项问题,政策支持、社会地位、技能水平、企业效益、行业状况几个选择都列于高位,其中“企业效益”成为73.65%的受访者的共同选择。
73.6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效益”是影响产业工人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确实如此,除了每月基本工资之外,年终奖金也是传统产业工人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发展的势头与企业的营收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了薪酬增长。例如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船舶行业,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手订单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订单排期至2028年。企业经营的繁荣带动了员工收入的增长,不仅工作量有保障,奖金也直线上涨。
破局:《意见》指向更完善的薪酬结构
钱袋子鼓不鼓,决定了行业的吸引力。在“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产业工人收入?”一题中,72.27%的受访者不约而同投向“政策倾向”。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是响亮的回应。《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多劳多得”,制造型企业大多走的是这条路,而《意见》中提出的“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在上海也有企业率先迈出了脚步。江南造船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岗位分红激励,每年设立“奋斗者杯”“挑战者杯”奖项,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设立科创奖,重奖作出创新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设立专项奖,奖励在专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劳务工人也是产业工人,江南造船2022年就启动的劳务用工变革至今已小有成效,今年《意见》的推出,更让企业坚定了继续改革的决心,目前,企业劳务员工的收入显著增长,生产效率也持续提升。
技能与收入挂钩还写进了集体合同。近日就有上海长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第五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行政和职工代表双方签署了《岗位技能绩效等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其中,《岗位技能绩效等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围绕技能与绩效,建立了清晰的薪酬增长机制。合同规定,职称津贴和学历津贴构成了收入增长的重要部分,津贴金额随技术等级和学历水平逐级递增。高技能岗位还可享受年薪制或协议薪酬制,进一步体现其价值。同时,《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通过设立创新奖励和竞赛津贴,将职工的技术突破直接转化为收入。例如,技术改进奖金额度可达万元级别,技能竞赛优秀者也有丰厚奖励。
今年7月,宝山区总工会、人社局、工商联和企联联合发布了《宝山区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健全技能人才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机制的操作指引》,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手把手”的指导。《意见》中有一条明确指出,“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目前,宝山区已有15家试点单位完成协议签订,这一举措正是对落实《意见》最有力的执行。
“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布分职业(工种、岗位)、分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信息。”《意见》不仅指明方向,而且已经给出具体的落实措施。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企业能够出台完善的措施,为产业工人的收入增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