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 | 智能时代,请别丢下老年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3-02-17 17:49

摘要: 随着社会智能化的进展和大数据的普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消费等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老人不会看电视了?是的!如今的老人苦智能电视久矣。


不久前,中国家电网发布了《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其中,“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节目”、“设备之间不知如何切换”、“遥控器太多,不知用哪个”等已成为广受用户诟病的痛点。


越来越多的配套硬件,错综复杂的输入接口,隐藏至深的信号源头……一个个极具科技感的名词相互堆砌,让原本简单纯粹的电视,变得只要儿女不在,就只能仍由其成为积灰的摆设。


随着社会智能化的进展和大数据的普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消费等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年化社会面临的新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家庭的生活品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而被智能电视“耽误”的老人只是当下众多“数字鸿沟”问题中的一个。比如,几乎相当于一个小电脑的智能手机、随处可见的数字支付、扫码点单、线上排队预约……这些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那些操作能力不那么强的老年人变得举步维艰。


不可回避的是,人口老龄化是现下我国所面临的一项严峻现实挑战。民政部预测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人口占比将超过三分之一。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数字鸿沟”带来的隔阂如果不及时消除,势必会将老年人越推越远。科技创新的征程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让科技热了,让老年人的心凉了。在智能化大数据的现代化社会,我们呼吁:老年人一个不能少。


当老人“迷失”在“智能时代”时,身边的子女首先要耐心地当好“引路人”。


不少老人因为怕打扰子女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敢发出“请教”邀请,总觉得他们很忙,不要麻烦他们。子女们也总是觉得,只要买了高档产品送回家就是对父母足够好。可面对这些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厨具,父母会无师自通?这个时候,子女更要耐心地用新知识反哺日渐边缘的父母,带他们迎头赶上这个时代。


其次,针对老人记忆力下降、适应新事物慢等特点,生产企业也要有的放矢,相应地推出智能电子产品的简化版。功能可以少一些,使用方便一些,让老年人实现“一键通”。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只要开机能打电话,开屏能看节目即可。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家来说,或许这样的产品很难让其赚得盆满钵满,但却是在为这群银发族提供托底保障。而且,不习惯智能电视、智能产品的不仅仅都是老年人,也有一部分“非老”人群同样不适应。因此,建议商家们能够进一步强化用户思维,保留部分入门产品,莫让“以客户为中心”成为一句空话。


再者,社会层面要为老年人融入现代化信息场所营造友好的环境。


其实,早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工作措施。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智能产品更新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扩容,《实施方案》中的部分举措或许已经显得有些落后。这也需要社会面的广大商家、企业,乃至整体环境都进行同步更新、调整,从而让老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的信息场所内,为他们营造友好的环境。


此外,针对老年人在使用智能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核心需求,应该鼓励和发动不同的公益机构和志愿者,围绕老年人开展“下沉式”服务,以此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学会如何使用包括电视机在内的各种智能产品和设备。


当然,老年人也要更新观念,积极拓展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老年人之间不妨也可以采取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等相互帮助的方式,共同学习提高,共同享受智慧时代的美好生活。


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它是如何对待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天,我们选择拉他们一把,明天,我们自己就不会被丢下。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