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 用好老年人才,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2-09-09 18:03

摘要: 在用好老年人才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要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资源。


最近,因为一个网站,老年人才火了。


中国老年人才网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举措之一。


积极应对老龄化,意味着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各项工作安排中围绕这条主线,推动有关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政策和行动。


基于这一点,老年人才网的开通及其后续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落实这个国家战略积极而具体有力的行动。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5.83%的人为年龄处于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而这低龄老年群体中,大多都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且身体状况不错,有意向继续发挥余热和潜能。让他们适当参与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其自我价值,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围绕老年人再就业,提前研究、前瞻性布局、形成社会共识很重要。


放眼国外的相关经验和研究,也有不少他山之石可以参考借鉴,比如,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还特地建立了专门的老年人才市场。


围绕老龄工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是六大目标。我们鼓励老有所为,它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的应有之义。不过,在用好老年人才的同时,更应该要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人力资源。


首先,就是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占比会越来越大。相比中青年就业,老年人是一种弱势群体,其就业显然有特殊性,这就更需要健全的法律基础来提供坚实的保障。


例如,老年人在就业时如何维权?聘用老年人的企业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是否可以设立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的机构?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有法律界人士建议,用人单位购买商业保险,并就双方相关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签署劳务合同。守护老人在求职过程中的安全利益,需要政府、用人单位、求职平台等多方通力合作。


可以说,如何进一步打通机制体制上存在的障碍,把老年人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想要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社会、老有所为、释放老年人力资源蕴含的能量,就必须让他们在法律的保护下,消除就业顾虑。


其次,要出台配套政策发展老年教育服务。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在当下知识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现代社会,既然老年人在晚年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那对于这些银发一族的教育也势必要跟上。


在上海,老年大学长期以来备受欢迎,报名火爆,供不应求。对此,政府不妨加大公益教育的供给力度。除了老年学校等专业领域提供的专业知识之外,不妨多开发一些社区和基层社会组织,向有意向的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


特别重要的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不可竭泽而渔。年纪大了,体力精力下降,属于自然规律,即便再就业,弹性工作时间、较低强度的工作节奏,不可或缺。对于老年人而言,无论是在家里安度晚年,还是在职场继续打拼,决定权在于他们自己。年轻人应该做的是给予他们关怀与支持,尊重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


每个人都会变老,“老年打工人”或许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想要老有所为,我们就要先有所为。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