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张江科学城创建32周年。
从阡陌农田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张江现有企业2.48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30家,专精特新企业10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7家;从业人员近50万,青年人才占80%。
产业和人才的集聚,让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在此迸发,带来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张江科学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同比增长34%;截止5月底,经营总收入4602亿元,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营收达1706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及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做了详细部署,让张江科技企业对在这片创业热土上续写新的篇章充满信心。
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新型举国体制助力药企在全球竞争格局下保持发展动力
从模仿到创新,从跟跑到比肩,32年来,张江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创新成果最突出的区域,聚集了各类创新主体2300余家。
从推动跨国药企在华建立的第一家研发中心落地张江,到创立华领医药,华领医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力已扎根张江20余年。去年年底,华领医药全球首创的1类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华堂宁)进入医保目录,目前已在全国约2000家医院推开,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创新药不仅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更是一个多环节的行业。”陈力说。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到生产、上市、医保准入,华堂宁的成功,离不开制度创新和张江的科创服务,“没有一间自建实验室、没有一条产品生产线,最终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有赖于张江活力四射的开放创新生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让陈力看到了通过新的生产关系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能:“希望通过新型举国体制,能够由国家部门统领主管各环节,全链条地不断整合生物医药产业,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资源配置,帮助企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下保持发展动力。”
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高翔:凝聚起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大代表,“大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最火热的领域。围绕大模型及算力、算法和数据,张江已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聚集了人工智能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3.2万人。
从在“天之骄子孵化器”内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敲下第一行代码,到推出“曹植”大语言模型,探索垂直大模型的企业应用场景,达观数据在张江创新生产已有八年。“这些年在张江各方力量的支持下达观有了更多的研发空间、市场资源和客户积累,才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高翔说。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为达观数据这样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会对目前的所从事的人工智能事业更加坚定。”高翔表示,在学习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再次深刻体会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鼓励企业采用最新的技术,这会给达观数据带来更多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新技术,达观数据能够更快地更新产品,更快完成市场落地,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坚信,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更多政策支持下,我们能够凝聚起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应用。”高翔说。
晶泰科技副总裁王明泰:让新质生产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价值
在张江,AI+机器人已然给生物医药研发带来了加速度。晶泰科技以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实验等前沿技术打造了自主可控的、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型研发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科技创新改革的深化,对前沿技术的重视,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调,对科技企业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晶泰科技副总裁王明泰介绍,公司已在深圳、上海规模化部署了AI机器人实验室,促进多产业领域向“计算密集型”“数据密集型”的自动化智能化研发模式转型。
为什么选择将创新研发中心落地张江?王明泰说因为“张江这个舞台离世界特别近”,在这里能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及同行有更多的互动。
晶泰科技位于张江的AI机器人实验室内,百台机器人组成的新一代自动化实验室工站集群,构成了“未来的研发场景”。这些机器人工作站可以24小时不休,代替研发人员完成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制造等流程,并将实验过程标准化、实验数据全过程记录,用于AI学习迭代,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流程。
“该平台不仅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产生的溢出效应也流向了其他产业,如新材料、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为未来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王明泰介绍,基于AI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积累的数据,晶泰科技正在积极构建垂直领域模型,让新质生产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价值。
头图为张江科学城。受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