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荟萃,老少同台传承经典戏曲文化,第20届宜川戏曲节开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1-10-17 17:20

摘要: 一个街道的戏曲节,为何成为了上海一项重要的艺术盛事?

10月17日,以“戏曲之美庆华诞 国粹之韵在宜川”为主题的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普陀区“苏河水岸”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十届宜川戏曲节开幕。据此,此次戏曲节为期12天。期间,主办方将通过戏曲节“天天演”活动,将多场优秀戏曲专场输送到居民区、服务片区、楼宇商圈、辖区学校等社区的各个角落。


小学生成模特,从幼儿园起就耳濡目染


据介绍,开幕式戏曲汇演围绕“红色传唱扬精神”“戏曲传承显锋芒”“经典戏曲映辉煌”等三个篇章展开。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上海沪剧院一级演员吉燕萍等名家,以及宜川社区的文化团队以及各所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中心的学生粉墨登场,共同为开幕式献上一台文化盛宴。


为满足社区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需求,今年的开幕式活动还采用了“线下+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更多观众观看到现场演出。


同时,今年的戏曲节活动安排了宜川戏曲20周年临展、越剧服饰展和京昆服饰展3大主题展览,以“宜川戏曲20年精彩瞬间”为脉络,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曲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气神”。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首次推出了“戏曲服饰秀”,现有由两位成人演员和三位儿童演员穿上戏曲服饰,结合剧目实景与观众互动留影。


“今天能够成为一名儿童模特,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头饰给大家展示沪剧文化,我觉得很开心。”现场,来自华阴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蔡越琦告诉记者,她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到了戏曲文化,学校里一些活动都会用戏曲方式表现。“比如,倡导公筷公勺,餐桌礼仪,老师都是让我们演出来的。再加上我外婆也很喜欢沪剧、越剧,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渐渐成了一名戏曲迷。”蔡月琦说,每天晚上,她都习惯和外婆一起唱上一段,而从两年级起,她也逐渐登台唱起了主角。


群众基础良好,从街道走向市级舞台


一个街道的戏曲节,为何成为了上海一项重要的艺术盛事?记者了解到,2002年10月,首届宜川社区戏曲节在平江居民区开幕,短短三年后,宜川戏曲节就被纳入上海国际艺术节;2007年又被列入苏州河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2013年以来,“宜川戏剧节”荣获过上海市民文化节影响力品牌、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优秀项目奖。同时,戏曲文化节也先后走上了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海电视台演播厅、上海地标性建筑-豫园、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舞台等市级舞台,成为传承、交流戏曲文化的盛会。



不仅如此,作为“戏曲之乡”,宜川本身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传承。2004年,街道先后与上海京、越、沪、淮、昆五大院团及辖区学校共同创建成立了5大艺校,聘请戏曲名家尚长荣、钱惠丽等为宜川社区文化指导员,并成立了梁伟平戏剧工作室、戏曲名家工作室。社区的22支戏剧(戏曲)文艺团队拥有成员近万人,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为居民带来演出3300余场,观众达90多万人次。 今年8月,宜川路街道第三次获得“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


将继续传承推广戏曲文化


“我从三年级开始参加戏曲节,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我从一开始不会说上海话,到如今能够熟练说沪语,唱起沪剧,我对上海的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洛川学校五年级学生盛佩雯说,接下来的戏曲节,她还会继续唱下去。


宜川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连续20年举办戏曲节活动,旨在为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提供更大的舞台,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深入到社区、学校、商圈和楼宇,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在欣赏戏曲的同时学习、探索、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展望更好的未来,用脚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


正值全国敬老月,这次活动还面向社区老年人,推出戏曲脸谱DIY、戏曲人物纽扣贴画、戏曲中国风刀马旦饰品DIY、指尖上的梨园面塑戏曲人物DIY等精彩纷呈的活动。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名家荟萃,老少同台传承经典戏曲文...

1000张“公益加油卡”发布,普...

名家“民星”同台献演,第十九届宜...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