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只河蟹比赛,“蟹王”体重644.7克!如何选一只壮蟹?专家来教你!(内有视频)

2000只河蟹比赛,“蟹王”体重644.7克!如何选一只壮蟹?专家来教你!(内有视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2021-11-09 19:05

11月9日,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蟹文化节暨2021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举行。

河蟹们有多“卷”?来11月9日举行的2021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上看看就知道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等地80余家单位选送的2000余只河蟹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最终,大赛评出“蟹王”、“蟹后”各一名,雄蟹体重644.7克,雌蟹体重473.6克。


另外,评审组专家上海海洋大学陈舜胜教授还接受记者采访,教市民朋友们如何选出一只又肥又壮的河蟹!



2000只河蟹要测量“身高体重”和抽血


据了解,今年我国河蟹产业整体上产量平稳,河蟹养成规格和品质稳中略升,河蟹产业整体发展平稳。今年全国河蟹产量预计约80万吨,商品蟹的来源充足,高品质的品牌河蟹各有千秋,广大消费者可以品尝到鲜美的大闸蟹,即买即食,无需囤积和储备。



记者在评比现场看到,工作人员为河蟹逐一编号、测量“身高体重”。此外,还要为河蟹抽血测DNA。这又是为何?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丁睿告诉记者,为每只蟹抽血进行DNA排序是为了选种。“我们在2000多只河蟹中,找出基因最好的哪些,来进行之后的育种,这样下一代河蟹将长得更好。”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河蟹产业的良性、持续的发展,全国河蟹养殖人员对优良的河蟹种质越来越重视,市场上对良种的认可和养殖面积逐年提高,这对河蟹的产业提升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成熟的养殖技术、精细化的管理促使今年河蟹的整体规格更大,品质更佳,大规格、高品质的“双黄蛋”层出不穷。大规格、大长腿、膏满香溢的大闸蟹不仅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视觉和味蕾的双重享受,更是体现了良种对河蟹产业的提质和提效,展现了良种的科技价值。



此外,专家组还对河蟹进行了口感评比,共有9家单位获得“最佳口感奖”。


全国生产河蟹省市已达28个,产量效益趋于稳定


就在河蟹们“你追我赶”的选美时,一场关于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恳谈会也正在“点燃”。长三角渔业科技成果路演如火如荼,安徽当涂县的相关领导与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们正在商讨一件大事,那就是河蟹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全国河蟹产业从上世纪60-80年代的‘天然放养’阶段,经过了人工强化养殖、生态养殖阶段,如今正朝向绿色养殖的方向发展。”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说,“全国河蟹已呈群雄争霸之势,生产成蟹的省市已达28个,河蟹的产量和效益趋于稳定。”



王成辉指出,目前全国河蟹产业发展仍面临种质混杂、良种覆盖率低;重产量轻品质;病害与食品安全;单纯追求“高产量、大规格、上效益”;大规格亲本育苗“节节高”等问题。


面对这些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与安徽当涂县水产局一拍即合。当涂县是全国闻名的产蟹大县,我国三大淡水蟹之一的"花津"蟹就产自这里。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校县双方将共同积极探索当涂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高校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双方的科研、资金、人才、技术优势,重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和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以将当涂县的渔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成“全国样板”。


上海河蟹今年经受了“三重考验”,仍迎来丰收之年


今年,上海河蟹养殖生产上经历了最强台风、最长高温(8-10月超过50天的30℃以上高温)和最早寒潮的“三重考验”,对河蟹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上海河蟹产业的技术人员和养殖人员积极“减灾救灾”和“因灾施技”,上海河蟹的整体规格、产量和品质均有所上升,上海河蟹仍迎来丰收之年。



今年上海参赛河蟹约25家,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涵盖上海崇明、松江、宝山、浦东、青浦、金山等所有上海养蟹区。这表明经过上海市有关部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全体技术人员和广大养殖户多年的共同努力,上海本土养殖大闸蟹已位于全国一线水平,上海蟹产业从良种覆盖度、技术集成度、市场欢迎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最前列。由于受限于整个上海的河蟹养殖面积和巨大市场需求,上海本土的大闸蟹已是供不应求。虽然秋后高温时间长,河蟹育肥和上市时间迟于去年约10-15天,蟹脚痒发生晚,但近期气温降低,秋意浓浓,正是品蟹的最佳之时,市民朋友们若想吃本土大闸蟹现在就赶快行动。


摄 影:颜筱依

摄 像: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