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锦江乐园-徐家汇)开通运营,申城进入地铁时代。
那年,家住梅陇地区的范一心1岁。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她,在浦东拥有了自己的小家,每个工作日都会在9号线和2号线之间转换通勤。半个小时的路程,不长不短,她说就像自己的生活不咸不淡。
30年,从0到831公里,上海地铁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轨交网络,工作日日均客流超过千万人次。不断打通的城市“主动脉”,正在消失的地理边界,助力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浦西浦东,她已经离不开“它”
早上7点起床,洗漱完毕、吃完早饭,范一心就送女儿去托班。然后到9号线芳甸路站,搭乘地铁前往南京西路附近的公司上班,尽管早晚高峰的车厢内有些拥挤,之间还要转换2号线,但她依然认为这是最佳的通勤方式。以致于拿了十几年的驾照,她依然不敢去摸自家小车的方向盘。
1号线带给范一心美好回忆。颜筱依 摄影
“我最怀念小时候后的1号线,那是车上人少,妈妈经常带我去徐家汇吃好吃的。”范一心说,1号线刚开通时,自己要和妈妈先搭乘公交车去锦江乐园,然后再乘地铁去徐家汇,因为那时父亲在国外,因此对这段时期记忆犹新。“现在看起来有点折腾,但那时觉得地铁太快了,否则公交转公交,要耽误好长时间。”
时间荏苒,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有好几家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而范一心选择了位于淮海路的一家公司。“可能是因为对1号线太有感情了,再加上后来1号线全线通车后,家门口附近的莲花路站就可以乘1号线,上班路上只要20多分钟,特别方便。”
跳了一次槽,谈恋爱结婚,婆家准备的婚房在浦东,范一心曾经犹豫过要不要搬去浦东。“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因为9号线转2号线可以通勤的话,我是不去的,开车开不来,乘公交上班那怎么吃得消?”六七年下来,如今的范一心习惯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班路上累的话,可以在地铁上眯一会眼睛,推开家门看到可爱的女儿,所有的烦恼就烟消云散。
跨省通勤,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苏州地铁11号线马上就要和上海11号线对接了,我们不仅可以乘地铁上班,还能去苏州,太好了!”看到电视中的新闻,家在昆山花桥、工作单位却在上海普陀区的孙女士别提有多高兴了。
2013年10月16日,中国首条跨省(市)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开通试运营。也就在那一年,来自安徽的孙女士和丈夫把家安在了昆山花桥。
11号线方便孙女士跨省通勤。颜筱依 摄影
“当时我爱人的工作在苏州,我研究生刚毕业,正好有一家上海普陀区的单位看中了我,给出的待遇不错。”孙女士坦言,如果不是因为11号线,尽管单位待遇很好,但她可能不会选择到上海工作。而今,她已是这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可能路上确实要花上一点时间,但还是方便的,上了地铁就可以啥都不管,到站下车就行。像我们这样跨省通勤上班的人,在我们小区还有不少,我们现在家庭聚会,不少朋友还是因为同乘11号线认识的呢!”孙女士笑着说。
《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上海周边地级市中,苏州与上海跨城通勤联系最为紧密。苏州是流入上海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占通勤者总规模的九成左右。具体到区县,苏州下辖的昆山是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近七成的跨城通勤者居住于此。
据“昆山发布”消息,2013年到2019年,上海地铁11号线在昆山的三个地铁站,日均进出站人次由2.65万增长至6.2万,涨幅达134%,单日最高人次达到8.27万人次。
下月,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有望在花桥无缝衔接,届时,两地的地铁网络将互联互通,上班族的日常通勤将更加方便。
重新出发,未来依然可期
上海地铁梅陇基地的墙面上,复刻了“人民地铁人民建,为民之举靠人民”的标语,重现了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胜利通车时的场景。小月台旁,停靠着最早一批的01A01型108号列车。在这里,有范一心的美好回忆;从这里出发,30年来,上海地铁承载着无数像孙女士一样的职场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梅陇基地重现当年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胜利通车时的场景。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摄影
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20条,共设车站508座,运营里程共831公里(以上统计数据均含磁浮线,均不含金山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2年12月,上海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3条,分别是2号线西延伸段、12号线西延伸段、13号线西延伸段、17号线西延伸段、18号线二期、20号线一期西段、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崇明线一期、嘉闵线、示范区线、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和南汇支线(两港市域铁路),在建里程共325.55千米。根据规划,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1642公里,其中地铁线1055公里,市域铁路587公里。
乘着时代的风云,脚步不会停止;怀着不变的初心,未来依然可期。
头图为上海地铁日均承载着千万人次客流。颜筱依 摄影